![]() |
|
![]() |
||
不少企業發放方式和數額都沒有規範的標準,有的企業不按業績而是憑老闆喜好和情緒發放,有的則通過緩發甚至不發來防止職工跳槽
背景
近日,知名人力資源網站發佈《2011年終獎調研報告》顯示,去年超過九成企業設年終獎,仍有15.5%的企業沒有年終績效考覈。四成高管層年終獎佔全年薪資比20%以上;85.9%一般員工年終獎金額在1萬元以內。
調查顯示,歲末年初,企業年終獎發放亂象頻出。不少企業發放方式和數額都沒有規範的標準,有的企業不按業績而是憑老闆喜好和情緒發放,有的則通過緩發甚至不發來防止職工跳槽,這樣不僅打擊了員工積極性,且對企業長遠發展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一年一度的年終獎,最讓廣大上班族牽腸掛肚,記者調查發現,在“貧富不均”的年終獎面前,有人歡喜有人失落。而在一些企業,這一本是用來激勵人心,留住人才的獎金激勵機制,卻變成了單向控制人員的手段。如何更好地規範企業年終獎,保證年終獎足額發放,避免企業和員工陷入雙輸局面,已成當務之急。
有人歡喜有人憂
在中關村一家30多名員工的私營軟件公司上班的高峯在春節放假前,顯得情緒很低落,一週前,老闆宣佈,由於公司業績不好,公司所有職工暫時不發2011年的年終獎,春節後會不會補發,補發多少都待定。
“本來想拿着年終獎,緩解一下房貸的壓力,沒想到,到頭來空期盼一場。”高峯無奈地說。雖然剛剛進入公司兩年多,但由於工作努力,高峯一直是公司骨幹,平時工作也比較賣力氣,能力很強,現在還是公司中層幹部。去年,高峯曾獲得公司兩萬元左右的年終獎。
但今年形勢急轉而下,由於公司在資金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從下半年開始,正常的工資發放常被拖欠,年終獎“縮水”也在高峯意料之中,但他沒有想到,老闆居然搞起一刀切,所有人都暫時取消了年終獎。
像高峯這樣的情況,在一些中小私營企業中比較普遍。受2011年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這些企業面臨訂單少、資金匱乏局面,這直接影響到員工福利。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私營中小企業2011年經營狀況不太理想,一些企業便通過減少職工年終獎來控制成本,有的則將年終獎發放時間推遲到春節之後,一方面暫緩自己壓力,同時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防止員工跳槽。
相比這些企業的“摳門”,多數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和外企等年終獎的發放則顯得更爲規範。
在北京一家大型門戶網站工作的王磊,今年獲得近3萬元年終獎,比去年提高了20%以上。據王磊介紹,他們公司有比較完善的年終獎評定標準,根據個人每年表現由單位評級,五個不同級別可獲得個人月工資5倍以內獎勵。一些外企也基本有比較規範的年終獎評定標準,一般年底發雙薪。
一般情況下,國有企業年終獎更多與公司職位掛鉤,撇開工資基數和個人績效,根據員工職位等級,由管理層直接拍板確定金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