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儘管外盤接連大跌,但清明小長假後的A股仍表現強勢。本週二上證綜指收盤大漲1.92%至2098.28點,深證綜指漲0.95%至1078.20點,兩市成交齊齊放大。從盤面看,以銀行股爲首的權重股全線大漲。
美股道瓊斯指數上週五及本週一連續兩天大跌,但A股週二僅象徵性低開,其後單邊上漲。上週五美國公佈的非農就業數據略弱於預期,市場對美聯儲未來收緊貨幣政策預期變化不大。本週稍晚美聯儲將公佈上次利率會議紀要,或許能提供進一步提示。
週二我國央行開展了630億元正回購,回籠資金的意願明顯,但市場似乎已經適應了這種節奏,所以對股指影響有限。
興業銀行股價忽然暴漲8.04%,帶動銀行股上漲,成爲指數上行最主要功臣。有色、煤炭等週期類權重股亦表現不俗,所以指數走勢顯得益發紮實。權重股上漲很大一部分原因與預期相關,因爲部分市場人士相信管理層將推出更多的“穩增長”政策。其實這樣的預期在上週就有,只是週末一些媒體及分析師們在這方面渲染得較厲害,所以長假過後市場即大力做多權重股、週期股。
除上述“穩增長”預期外,由於證監會發了上市公司發行優先股信息披露準則,所以市場對於權重股可能的優先股試點的預期趨於強烈,這也是銀行等大市值個股被炒作的誘因之一。
近期外盤股市的結構性調整可能也與A股中的權重股走強相關,因爲最近外盤中的科技股跌勢十分明顯,這不利於A股中的同類個股,稍有利於低市盈率品種,這其中典型代表就是銀行股。
雖然市場目前深深地沉浸在“穩增長”預期中,但筆者認爲這仍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3月份的經濟指標迄今只公佈過一項,這就是官方的PMI指標,而該指標是較2月份稍有回暖的。此外,上週官方已經出臺了一部分提振經濟的措施,如減稅、棚戶區改造、鐵路建設等。很難弄清這些已出臺的措施夠不夠,所以管理層是否還會追加其他額外措施是存在疑問的。
本屆政府對經濟增長的態度是“保下限”,即並不追求過快增長,而是追求“有質量的”並且“有下限的”增長。
假如管理層後續推出更多提振經濟增長的措施,那麼權重股、週期股引領股指的上漲行情就還有機會維持一陣,這種情況下上證綜指有機會攻擊上檔仍未封堵的兩個缺口,即2114點及2139點。
操作方面,建議投資者仍應謹慎,一方面是因爲大量3月份經濟指標還未公佈,一方面是因爲既然上證綜指被炒了起來,那麼恢復IPO的機會通常就會“顯著加大”。若不擴容股指或還有能力延續反彈,但如果恢復擴容,哪怕只是稍放些風來試探,股指漲勢即隨時可能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