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牽涉進商業間諜案的國際知名企業
力拓『間諜案』的發生讓大家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商業間諜離我們那麼近。那麼,揭開神秘面紗,這些可能就潛伏在人們身邊的商業間諜究竟是怎樣的人?
『潛伏』型商業間諜
案例:富比案、維爾康與江山制藥案
這一類商業間諜古已有之,在中國也是層出不窮,甚至已為廣大民眾所熟悉,像以前不少熱播的涉及企業和經濟題材的電視劇就常常有古代經濟『間諜』的片段,比如,一家酒樓為提高顧客量不擇手段竊取了另一家酒樓招牌菜的烹飪手法。
目前仍處在僵局中的『富比案』就屬於這一類型,從案件目前進展來看,富士康的『招牌菜』似乎就被比亞迪『順』走了。
事情緣起於2006年6月開始的一場訴訟。當時,富士康旗下兩家子公司及其母公司鴻海分別在深圳和香港提起了比亞迪侵犯商業秘密訴訟,索賠650萬元。
2007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委托北京九州世初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對該訴訟案進行司法鑒定。12月初,第一批官方鑒定書出爐。鑒定結果表明,比亞迪獲取的相關文件中,確有大量文件構成非公知信息。
2008年4月10日,富士康發布公告稱,比亞迪創始人之一夏佐全曾被拘留,而原富士康員工、現比亞迪員工柳相軍和司少青被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宣判侵犯富士康集團商業秘密罪成立,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和1年零4個月。
今年5月,臺灣媒體《今周刊》又披露,郭臺銘在回應『股神』巴菲特時曾表示,曾在富士康擔任主管的柳相軍和負責編制工藝流程文件的乾部司少青二人於2005年7月從富士康跳槽比亞迪,卻在尚未離職前就已擁有並使用比亞迪電子郵箱並與比亞迪行政總裁李柯進行重要工作討論。
上述案件只是原職工跳槽到現有公司順便『捎帶手』帶上了點『資料』。更有甚者,有公司直接派遣員工『潛伏』到『敵人』內部,獲取各種商業機密。比如,被稱為『全球史上十大著名商業間諜案』之一的維爾康藥業與江蘇江山制藥公司間離奇的技術偷竊案。
公開信息顯示,從1999年開始,4名華北制藥集團旗下的維爾康藥業公司派4名『臥底』分別『駐紮』到江山制藥的4個生產車間,並對VC生產過程中的提取、發酵、轉化等4道工序進行技術竊密。
讓人難堪的是,直到兩年後,即2001年5月,江山制藥公司纔初步察覺到技術失竊事件的存在。隨後,江蘇警方逮捕了唐清海、毛雷等5人,另外通緝了其他兩位維爾康方面的人士。
不過,一切似乎都有點晚了。人沒抓到倒在其次,江山公司的損失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彌補回來,此外,涉嫌竊密的競爭對手維爾康已在生產工藝和技術上趕上了江山公司。
『官員客串』型商業間諜
案例:浙江電力采購底牌泄密、郭京毅案
政府官員退休、離職後往往會得到一些大型國內外公司的垂青,為其出謀劃策,理清政府政策。然而,有些前官員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利用原先的關系『客串』乾起了『間諜』,『無意』中打聽各種不公開的政府信息或經濟信息。
幾年前,浙江省電力系統的一位前官員就把當時電力系統重大設備采購底牌泄露給外方,導致中方蒙受了涉案金額高達上百億元的損失。此事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不可開交,不少官員在事發後唯恐避之不及。
其實,這不僅僅是個案,甚至可以稱得上『冰山一角』。公開信息顯示,1999年,南平市竭力避免同行並購,但由於外資公司透露情報,摩根士丹利國際基金實現對南孚控股後,轉手將股份賣給吉列。
更有甚者,少數現任政府官員在收受了賄賂之後轉臉就立馬變成了『間諜』,或者說淪為跨國公司在中國政府內部的『代理人』。他們一面力促相關部門制定政策,一面又將這些政策信息『非常及時』地轉賣給外國公司,算是收了『好處』之後給外企的『回報』。
商務部條法司原巡視員郭京毅就是這樣的『典型』。其在制訂政策、擬訂法令時,處處為相關外企留足『後門』。他在草擬外商購並中國企業的法令時,為外商對中國行業龍頭進行斬首式的購並大開綠燈,使中國經濟安全形同虛設。
『潛移默化』型商業間諜
案例:力拓案
『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借用一句廣告詞或許可以從一個方面解析這類間諜的特點。他們往往跟中國不少企業的高管混得很熟,甚至『稱兄道弟』,到頭來纔發現,原來這都是『夢』,人家根本就沒把你當成『兄弟』。醒悟得慢的人或許在幾天之後纔知道所謂的兄弟原來是經濟間諜,企業的秘密或許早已在酒桌上被『套』走了。
近期力拓『間諜案』的主角胡士泰就是這種類型。
據了解,胡士泰畢業於中國高等學府北京大學,上世紀80年代曾在中信集團工作過一段時間,也算有在國企工作的經歷。隨後,留學澳大利亞,畢業後又進入了力拓旗下的哈莫斯利鐵礦生產部門工作,並在1997年『轉換門庭』成為了澳大利亞人。
『華人心連心』。胡士泰也確實做到了。他不僅跟大鋼廠混得很熟,像涉案的首鋼人員譚以新就被媒體曝出『他們倆關系密切』,而且,連小鋼廠都經常能看見他頗為『勤奮』的身影。有些鋼廠甚至『巴結』他,送上各種『好處』,也因為這些『好處』,他被中國相關部門認定為『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但他的『心』可不止聯著國內,還聯系著國外,尤其是其僱主力拓公司。身為力拓僱員,他盡職盡責,一心為公司,連一般人不屑於去的小地方、小鋼廠他都會親自去談判。有人就戲言,胡士泰可以獲得外企在中國的『最佳僱員』獎了。只是,因他竊取『商業機密』給中國鋼廠甚至中國經濟和人民造成的傷害,該由誰來承擔?
史上著名商業間諜糾紛
微軟VS甲骨文
2002年,甲骨文的CEO拉裡·埃裡森承認,甲骨文一直在僱用私人偵探調查微軟的違法行為,比如派私人偵探去翻競爭技術協會的垃圾桶,試圖找到微軟公司向這個組織行賄以便影響其反托拉斯案審理的證據。
聯合利華VS寶潔
2001年初,寶潔公司和聯合利華公司之間爆發了情報糾紛事件。
2001年4月,面對主要競爭對手聯合利華的強烈質疑,寶潔公司公開承認,該公司員工通過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途徑獲取了聯合利華的產品資料,而這80多份重要的機密文件中居然有相當比例是寶潔的情報人員從聯合利華扔出的垃圾裡找到的。
IBM VS日本三菱
1982年6月23日早7時,6名日本人被FBI警員押解。被逮捕的是日本日立制作所和三菱電機兩家著名電氣公司的6名僱員,另有12名僱員被美方發出了逮捕令,理由是『非法獲取有關世界頭號計算機生產商IBM的基本軟件(OS操作系統)和硬件的最新技術情報,並偷運至美國境外』。1983年2月,日立三菱公司在承認僱員有罪的前提下與原告方達成和解。
通用VS大眾
2002年5月,通用汽車公司的一名前主管被起訴。據調查,他在1996年攜帶著通用的一些重要文件,包括新車型計劃、供貨價格和即將投產的一條新車型生產線的詳細方案加入德國大眾公司。有關方面認定,該名主管所帶走的那些資料對大眾有著重要的情報價值。最終,作為了結,大眾公司向通用公司賠償了1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