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千年錘煉,成就稀世珍寶
今年4月,廣州展出了一批四方收集得來藝術品。二百餘件展品中,金絲楠烏木根雕作品『萬馬奔騰』堪稱之最,叫價高達一百多萬元。
『萬馬奔騰』是由臺灣雕刻大師賴富生(已故)設計,再由10多位雕刻技工歷時2年精雕細刻。而如此高價,除了精美的工藝外,其原料也極為珍貴,為堪稱『東方神木』的烏木。
4年前,廣州如軒烏木館創始人羅瓊英從四川收購回來的這塊烏木,僅木料成本就要價10萬餘元,經北京大學考古學院碳14同位素測定,這塊木料已經有5600多年歷史。
羅瓊英介紹說,烏木學名『陰沈木』,它並不單指任何一種樹木,而是久埋於地下未腐朽的多種木材的集合名稱。在中國民間,陰沈木就是指炭化木,蜀人稱之為『烏木』,而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神木』。目前尚未在國外發現,在中國也主要集中在川蜀地區。
遠古時期,因突如其來的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質變動,生長千百年的古老樹木被深埋在地下或江河湖泊的泥砂中。這些樹木在隔絕氧氣、高壓下埋藏成千上萬年,經河水、沙石的長年浸泡和磨壓,材色變為暗褐色或黑色,材質也有所變化。烏木通常在地下埋藏3000年到40000年。
烏木的獨特之處在於兩個方面:
就其性質來說,烏木已超出了木頭的范疇,更應將其列為『珍寶』。烏木因長期埋於地下,正處於向化石轉變的階段,特性介於木石之間。經大自然千年磨蝕造化,它兼備了木之古雅與石之神韻,質地堅實厚重,色彩烏黑華貴,斷面柔滑細膩,且油性大、耐潮、有香味,不腐不朽、不怕蟲蛀,渾然天成,集『瘦、透、漏、皺』的特性於一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也因此享有『植物木乃伊』的美譽,優質的烏木價值遠勝紫檀。
就其數量而言,由於烏木的不可再生性,決定它的數量非常稀少。在羅瓊英的家鄉四川,素有『縱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和『黃金(197.49,-2.53,-1.26%,吧)萬兩送地府,換來烏木祭天靈』的民諺。烏木的不可再生性,使其成為稀有之物。在古代,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皆把烏木家具及烏木雕刻品視為傳家、鎮宅之寶,闢邪之物。清代帝王更將其列為皇室專用之材,民間不可私自采用,致使烏木更加稀少。竊國大盜袁世凱逆歷史潮流而動,『皇帝夢』沒做多久一命嗚呼,為了顯示曾經有過的帝王身份,其家人費盡心思,耗費大量家財覓得烏木,為其拼了一副棺木。這些雖是歷史笑談,但從中也看出了烏木貴在難求。
東方神木,蘊含三大投資價值
『一根爛木樁竟然80萬?』鄭州市民孟先生怎麼也想不到,當初在黃河灘游玩時撿回當作裝飾品的一塊木樁,竟然被鑒定為千年烏木。羅瓊英介紹說,珍貴的烏木往往蘊含著三大價值。
首先是藝術價值。烏木本質堅硬,多呈褐黑色、黑紅色、黃金色、黃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紋細膩,打磨得法可達到鏡面光亮,更因為她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成為了制作藝術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很適於表現細膩傳神的作品,遠遠不是一般木頭所能企及。利用烏木獨有的材質、古奧的神韻及千姿百態的藝術造型制作的家具和藝術品,是自然與人文高度融合的藝術品,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而一些天然造型的烏木更是成為收藏佳品。
其次是科研價值。由於烏木為自然產物,對於研究當時歷史時期的地理、氣候環境以及對當時植物物種的鑒定都有一定的科研價值。四川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是烏木最集中的出產地之一,經中國地質大學檢驗中心炭14測定,該地區的烏木年齡為3200年左右,由此,考古學家通過對三星烏木的檢測復原了當時的生存環境,進一步破譯了三星堆出土大量象牙的古謎。
再次,烏木還具有藥用價值。因烏木屬性為純陰,古籍中就有入藥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烏木甘、咸、平、解毒,又主霍亂吐痢,取屑研末,用溫酒服。』在古代,達官顯貴也喜愛將烏木家具、烏木藝術品視為闢邪之物。更為神奇的是,烏木不但是一味中藥,衛血營氣,而其散出淡淡的藥香,常親近也可調理身心、神清氣爽、延年益壽,所以被海內外譽為『東方神木』。
盡管烏木具有如此高的價值,但是社會對它的認識卻知之甚少。由於天府之國四川是中國烏木最集中的地方,幾年前,無論收藏界還是民間,對烏木的承認和關注都僅限於四川省內。
去過四川的朋友不難發現,無論是酒樓賓館還是茶坊舞廳都有烏木飾品的擺設。珍稀的烏木藝術品成為收藏界的首選,也成為民間欣賞和留給兒孫、後輩的傳家寶,更有作為贈送外賓、親朋、好友的珍貴禮物。烏木在四川得到了較高的重視,成為川蜀文化的一種象征。
近10年來,一些投資者看到了烏木的價值和前景,將其帶到四川省外,廣州烏木的市場也是在最近兩年纔剛剛打開。但由於對烏木及其制品的開發尚處在一個無序的散亂狀態,主要由農民在田地、河水、森林挖掘出烏木原料,再根據各自挖掘成本轉手出賣給行業商人,因此,相關收藏市場的行情也很難有較為統一的概論。
廣州如軒烏木館創始人羅瓊英認為,受市場和政策影響,當下算是投資烏木的好時機。市場方面,四川省外的烏木收藏剛剛起步,大多數投資者仍然處於認識過程中,因此價位仍然較低。
政策角度,從地下開采出的烏木理論上屬於國家資源、文物,只是目前針對烏木開采尚未有明確規定。而隨著相關部門對烏木文化、科研價值認識的提高,很可能在未來限制開采,或通過加稅等方式提高了收藏投資的成本,同時,烏木及其制品的流通數量也可能減少,以稀為貴,市場便會自動抬高價位。
收藏烏木的三個要素
並不是所有的古木在陷入地下後都能成為烏木,烏木的形成需要特殊的木種和特殊的生態環境。能夠形成烏木的原生古樹,僅為紅椿、楠木、青杠、麻柳、香樟、花楸等,因木材本身含有桉脂油等天然防腐劑,在特定的缺氧環境中纔能深埋千萬年而不腐。在烏木制品收藏過程中,主要考量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年代。作為收藏品一般都是越老越值錢。烏木多沈於地下千年以上,但是確定其形成年代並不簡單,除了憑借行家經驗,更需要依靠碳14同位素等科學手段檢測纔能確定。目前的測定機構主要是一些地質、考古研究機構,例如北京大學考古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檢驗中心等,而一件標本的檢測也在2000元左右。
二看樹種。不同原生古樹形成的烏木價值不等,其中以金絲楠木最為金貴。雖然烏木整體為深色,但樹種的區別還是導致顏色上的差異。外黑內紅,為古紅椿木,在地下埋藏三千年以上,纔能形成此色;外黑內金,如古金絲楠木,在地下埋藏四千年以上,纔有此色;外黑內綠,如楨楠;此外,也有部分烏木呈漸變色彩。
三看工藝。目前烏木產品主要分為家具、根雕、日用品。『七分靠天生』是根雕藝術品價值衡量的標准,天然造型的烏木藝術品更具收藏價值。對於小件日用品,如梳子、鏈珠,在兼顧實用意義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傳世價值。但用於投資,則是大件家具和藝術根雕最具昇值前景。
此外,為了區別烏木和其他木材,可以通過氣味和火光辨別。烏木具有淡淡的香氣,而點燃無法見到明火,更像是炭的狀態。
小貼士:
烏木學名『陰沈木』,而另有一類學名便為『烏木』植物,他們並不屬於古老的陰沈木,而是『現代木』。這類植物呈現黑色,如印度、緬甸所產的黑木,中國的柿子木、柴油檀木、雞翅木。
入門收藏者容易混淆兩者概念,在投資過程中也可能遭遇彎路。因此可以通過氣味、火光等方式進行初步辨別。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