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家上市公司財報凸顯產業失衡之困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 編輯:張琦 2017-06-07 08:35:25

  槓桿風險仍然較高民企業績增長明顯好於國企

  上市公司財報暴露出部分企業存在各類經營風險,值得引起關注。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業績滑坡甚至虧損。

  數據顯示,2016年滬市419家上市公司淨利潤下降,其中145家降幅超過50%;236家公司主營業務虧損,其中131家依靠政府補助、資產處置收益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實現盈利;107家虧損公司中,31家公司因兩年虧損等財務指標觸及退市指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家公司因連續三年虧損被暫停上市。同期深市有42家公司處於退市風險警示狀態。

  二是盈利質量nianb不高,槓桿風險較高。

  滬市1157家盈利公司中,212家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爲負,部分非金融類公司存在槓桿比率較高現象,180餘家公司資產負債率達70%以上。

  三是治理和規範運作方面存在缺陷。

  以滬市爲例,51家公司年度報告被年審會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部分公司會計政策、估計和處理不規範,對財務報表結果產生不當影響;部分公司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無法表示意見。

  不過,上市公司財報顯示,不同經濟成分發展也呈現較大差異,得益於各項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的深入落實,民營經濟的增長明顯好於國有經濟。

  以滬市爲例,除金融行業外,國企主要分佈於採掘、電力、交通運輸、汽車、鋼鐵等傳統制造業。受週期性等因素影響,2016年滬市國企收入同比僅上升2.41%,淨利潤則下降1.28%,低於滬市平均水平。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滬市民企同期收入和利潤實現“雙升”,增長率分別達到20%和29%,遠高於滬市平均水平。

  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分析認爲,在國企混改政策引導下,國企以併購重組爲抓手積極推動提質增效。但受限於管理機制、行業週期等多種因素影響,經營效益增長仍有待提升。有必要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並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爲目標,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以進一步發揮助推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體經濟回暖明顯

  近期,在深圳比亞迪公司,董事長王傳福興奮地向記者描繪着公司的“雲軌”未來。“比亞迪爲雲軌項目5年累計投入50億元,目前成效開始顯現,現在已有5座城市開工建設。”王傳福說。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發展“雲軌”、推進公共交通的供給側改革,能助力解決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城市病”,帶動系統集成、電池電力等相關產業發展。比亞迪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達1034.7億元,同比增長29.32%,淨利潤增長78.94%。

  從滬深上市公司財報觀察,像比亞迪公司這樣,通過研發創新、推進供給側改革,並帶動企業業績好轉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2016年,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淨利潤24.46萬億元、2.18萬億元,同比上升4.55%、1.29%,扭轉2015年營收、利潤雙降的局面;深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淨利潤8.21萬億元、0.58萬億元,同比增長15.10%、26.39%,增速相比2015年大幅上漲。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不少企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也出現了不少亮點。

  首先,實體經濟回暖明顯,供給側改革紮實推進。以滬市爲例,2016年,扣除金融類企業,滬市實體類公司實現營業收入、淨利潤18.91萬億元、0.72萬億元,分別同比上升5.72%、12.98%,一改2015年-8.57%、-21.93%頹勢,實體經濟回暖態勢顯現。不少傳統行業企業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業績明顯改善。如化工龍頭企業萬華化學,在經歷2015年業績下滑後,2016年實現淨利潤36.79億元,同比增長128.57%。

  其次,“三去一降一補”取得階段性成果,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深市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深市鋼鐵行業、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分別同比下降19.43%、18.05%。深市房地產企業存貨在總資產中佔比由2015年末的60.19%降低至2016年末的53.96%。以萬科爲例,在公司持續觀察的14個主要城市中,2015年末新房庫存爲1.39億平方米,2016年末降至0.93億平方米。

  再次,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增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以深市爲例,目前共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784家,佔深市上市公司家數的40.04%,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淨利潤25056.43億元、1971.03億元,同比增長19.57%、26.94%。“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發展綠色環保產業,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把細分領域事情做好。”東江環保總裁陳曙生說。東江環保主營業務爲危廢處理,2016年公司實現淨利潤5.34億元,同比增速60.53%。

  實施穿透式監管謹防金融風險向實體經濟傳導

  多位業內人士認爲,當前經濟向好受週期性等因素影響,經濟結構調整仍面臨考驗和風險。他們呼籲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和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從監管和服務兩方面入手,多舉措提升企業整體質量。

  在監管方面,應通過繼續全面加強一線監管,整治市場亂象,抑制上市公司“脫實向虛”的不良傾向。

  首先,從嚴監管概念炒作、“忽悠式”重組、大股東清倉式減持等市場亂象,繼續完善高送轉、股東減持、權益變動等相關配套制度。

  其次,持續推進全方位、實質性監管。從公司、中介、交易、會員等各方面入手,全面強化一線監管。堅決打擊擾亂市場秩序行爲,切實強化公司責任意識,讓中介機構承擔起“看門人”責任,改善資本市場生態。

  再次,實施穿透式監管,防止金融風險向實體經濟傳導。對槓桿增持、舉牌等行爲,強化出資方、資金來源、槓桿水平等方面穿透式披露,在揭示風險的同時,避免違規槓桿資金流入股市導致金融風險“交叉感染”。

  在服務方面,一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平臺作用,主動對接新興製造、新興產業發展國家戰略,支持更多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新興技術、高端製造、創新業態企業上市,優化上市公司結構。

  二是利用可轉債、優先股等再融資品種,助力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發展壯大。

  三是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利用併購重組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於幫助上市公司化解過剩產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一線監管機構應加大政策諮詢服務力度,提高信息披露事後審覈效率,引導鼓勵上市公司主動利用資本市場持續改善經營質量。(記者潘清 孫飛)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