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杭州吳山路上的吳山烤雞總店是不是和『可口可樂』一樣有什麼秘方?店內工作人員笑著說,配料並不是什麼秘密,完全可以告訴大家,每天早上,總公司工作人員會在清洗好的雞肚子裡塞進香菇、小蔥,其他的配料有五香粉、糖、味精、鹽,這個調配很普通。料理好的生雞就會放進塑料桶密封好,60只一桶地運送到各家門店。
『烤之前,我們用鉤子把它鉤起來,在蜂蜜水裡浸一下,這是為了讓烤出來的顏色更漂亮。』她表示,根據雞的大小,一般烤20分鍾左右就可以出爐。『調料和原料確實沒有特別之處。』或許,這就是秘方所在。 一天賣出1000多只烤雞 關門前『勸退』顧客
昨天中午,50出頭的店長李白玲站在店內不時回頭看著,後面一個大開間裡放著3個大烤箱,從早上7點多開始,烤箱就不停地工作著。『還要再過10多分鍾纔能出爐。』她估算了一下時間。而從店前的玻璃窗望出去,門口的隊伍依舊一如往常,彎彎曲曲地排得老長。從1985年開店起李白玲看著這樣的『風景』足足26年了。
這家受到追捧的店就是吳山路上的吳山烤禽店,店面不大,大概三四十個平方,很普通,但在杭城老百姓中卻有著很高的知名度,一爐現烤的烤雞還沒有出爐,門口的隊伍卻越來越長。
剛到這裡工作的時候,伙計小李不明白為什麼這一只烤雞能有這麼多人來買,4年來他漸漸明白了,杭州味十足的烤雞早就融進了杭州人的生活中。
『我們7點多開始烤第一爐,因為8點開門營業。』店長李白玲告訴記者,但顧客們總是早早就來了,夏天的時候五六點鍾就排隊了,冬天則稍微晚點,7點鍾開始排隊。『再過一個小時,我們就要3個爐子一起開了。』她看了看牆上的掛鍾說,每天他們要烤1000多只,而到晚上關門前,就得看看最後一爐共多少只,門口還有多少人在排隊,總是不得不計算著人數,讓輪不到的客人別再排隊了。『沒辦法,這裡只能放下3個爐子,一天出爐的量只能這麼多。』 老客吃出經驗 『25元一只』的最搶手
是什麼將這股杭兒風延續了這麼多年?記者在現場看到,16元一斤的價格,一只雞大概二三十元,那些有經驗的老顧客總是一眼就挑中25元左右的。『比較入味。』李白玲說,進貨的時候普遍都選個頭差不多大小的。對老客來說,牢牢抓住的除了便宜的價格外,還有那味道,以及那濃香的汁水。『這個鹵水我們是不倒的,烤完後就拿出來,雞最好的味道就在這裡了,缺了這汁水,就會少那麼點味道了。』
在門口的長龍裡,記者看到很多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他們很多都是一買就是10多年。
『現在吳山烤雞其他地方也有賣,但還是這裡最正宗。』光顧吳山烤禽總店10多年的宋大伯就認准了這裡。近年來吳山烤禽也開了其他的直營門店,甚至進了超市,多點開花。
『即使這樣,吳山路總店的江湖地位卻一點也沒有隱退,客人沒有被分流,老杭州人還是忠心地追隨著老店,願意排上一兩小時的隊,只為買一只烤雞回去。『別的地方賣的烤雞味道就是和這裡不一樣。』宋大伯和前面一起等候的呂阿姨說著,大家紛紛點著頭。
是否真的味道不一樣?李白玲說,都一樣的,每天早上從公司發貨發過來的。『都一樣的』這句話她和客人也說了無數遍,但也許更多的是老杭州人的心理作用,讓打著『吳山烤雞總店』出產的烤雞吃起來是那麼獨特。 『排隊經濟』折射杭派消費文化
寒風烈日下,等個一兩個小時,只為了買一只烤雞回去,如果從經濟效益角度講,這肯定是個虧本又浪費時間的事,因此吳山烤雞所造就的『排隊經濟』就顯得尤為特別。畢竟,在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還要排隊購物消費似乎已經不多見了。
與一陣風似的『掉渣燒餅』、『甜甜圈』、『綠豆餅』相比,更具有杭州本土特色的吳山烤雞顯然相當具有持久力。和吳山烤雞一樣,在杭城,門口照樣排著長隊的還有外婆家、老頭油爆蝦、白鹿這樣的餐廳,記者經常看到這些店門口,等候的客人拿著塑料凳坐在門口。
杭州的餐飲業可謂競爭激烈,大大小小的鹵味燒烤店和各式餐館遍及城市各個角落,但這些店似乎都沒有能衝擊到最具人氣的『排隊王』們。是什麼讓他們成為了『排隊王』,除了商家的經營有道外,杭州人對杭派美食的消費心理也值得剖析一下。
記者陳聿敏
| 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