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金融領域“黑灰產”專項整治行動,“代理退保”作為典型違法形態,以“全額回款”為虛假噱頭,既擾亂正常金融市場秩序,又直接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已被納入重點打擊范疇。
在此背景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結合保險服務中發生的相關案例,系統解析“代理退保”騙局套路與潛在危害,發布風險提示,切實履行金融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
典型案例實證:“代理退保”騙局的兩類高發場景
線下諮詢暴露養老資金風險
“小姑娘,聽說有機構能幫著把保費全退回來,這是真的嗎?”近日,年近七旬的王奶奶來到中國人壽壽險天津市分公司客戶服務體驗中心,向櫃員小姜諮詢“代理退保”相關事宜。
經了解,王奶奶受朋友勸說,對網絡上流傳的“代理退保全額回款”信息心存疑慮,遂專程到櫃面核實。小姜當即明確告知:“這是典型的非法代理退保騙局!不法分子常冒充保險專業人士,以‘內部資源’‘監管合作’為噱頭,通過偽造材料、惡意投訴等方式施壓保險公司,實則為牟取高額傭金。”
溝通中,小姜進一步為老人梳理正規退保流程,將注意事項逐條記錄在便條上,耐心講解道:“養老錢可能是一輩子積蓄,一旦被騙,將嚴重影響晚年生活。對保單有任何疑問,務必通過官方渠道諮詢。”王奶奶恍然大悟:“幸好來問了你們,不然真可能上當!”
線上誘導引發保障權益糾紛
濱海新區客戶李某近日因一條抖音視頻向中國人壽壽險天津市分公司諮詢。據李某描述,其刷到“點擊小紅心即可全額退保”的視頻後,陌生私信稱“撥打12378熱線可辦理全額退保,成功後收取20%手續費”。
公司消保專員小王迅速介入溝通,明確指出這是“代理退保”騙局:“不法分子利用消費者對保險流程的不熟悉,虛構‘內部政策’誘使惡意投訴,核心目的是騙取高額手續費。更危險的是,您提供的身份證、銀行卡等敏感信息可能被轉賣,用於網貸、洗錢等非法活動。”
經過近一小時的專業講解,李某認清騙局真相,坦言:“其實我對保單很滿意,差點因不實信息造成損失,多虧你們及時提醒。”
風險深度解析:“代理退保”三大隱患不容忽視
面對日益猖獗的“代理退保”黑產,消費者需保持高度警惕,中國人壽壽險天津市分公司在此提示您:
警惕高額手續費陷阱。不法中介常以“不成功不收費”為誘餌,承諾“全額退保”,實際收取退保金額20%-30%甚至更高比例的手續費。部分黑產組織收取“定金”後直接失聯,導致消費者既損失保費,又無法享受保障。
警惕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消費者辦理“代理退保”時需提交身份證、銀行卡、保單等敏感信息,這些信息可能被非法轉賣,用於注冊空殼公司、辦理網貸等違法犯罪活動,給消費者帶來長期法律與經濟風險。
警惕資金安全與保障缺失雙重危機。退保金可能被中介截留、挪用,更嚴重的是,消費者將面臨長期保障真空。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異常人群,退保後可能因年齡增長、健康狀況變化失去重新投保資格,未來風險無法覆蓋。
監管重拳出擊多方聯動築牢防線
據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安部已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對“代理退保”黑產的打擊力度,取得積極成效。監管部門強調,此類黑產常冒充法律專業人士、前保險公司員工等身份,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散布不實信息,消費者需提高辨識能力。
為幫助消費者合理維權,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家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增強辨識能力,對“100%成功”“內部關系”等宣傳保持警惕;二是嚴守個人信息,不向陌生第三方透露敏感信息;三是認准正規渠道,保單疑問直接聯系保險公司官方客服、櫃面或官方APP諮詢。
“作為金融保險機構,守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踐行‘金融為民’理念的核心要求。”中國人壽壽險天津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持續以案例為鑒、以專業為基,不斷強化消費者教育與權益保護工作,與監管部門、行業機構、廣大消費者共同發力,堅決遏制“代理退保”黑產蔓延,維護金融市場穩定與消費者財產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