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環比年內首次上漲 擴內需等政策持續顯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 編輯:郭小琳 2025-11-10 08:34:53

  10月份,擴內需等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疊加國慶、中秋長假帶動,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0.2%,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2%,漲幅連續第6個月擴大。受國內部分行業供需關系改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傳導等因素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1%,為年內首次上漲;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連續第3個月收窄。

  專家認為,10月份各項物價數據指標的改善是全面的、好於季節性水平的,反映出經濟循環進一步暢通和內生動能穩步增強。

  CPI同比由降轉漲

  10月份,CPI環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且略高於季節性水平。服務價格由上月下降0.3%轉為上漲0.2%,高於季節性水平0.2個百分點。國慶、中秋雙節疊加,出行需求較旺,賓館住宿、飛機票和旅游價格分別上漲8.6%、4.5%和2.5%,漲幅均高於季節性水平。食品價格上漲0.3%。節日期間消費需求增加,鮮菜、羊肉、鮮果、蝦蟹類和牛肉價格漲幅在0.5%—4.3%之間。能源價格下降0.4%,扣除能源的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0.3%。

  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轉為上漲0.2%。其中,食品和能源價格仍處低位,但降幅均有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2%,漲幅連續第6個月擴大,為2024年3月以來最高。服務價格自3月份起逐步回昇,本月上漲0.8%,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扣除能源的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2.0%,漲幅連續第6個月擴大;擴內需等政策效應繼續顯現,家用器具、文娛耐用消費品和家庭日用雜品價格漲幅在2.4%—5.0%之間,燃油小汽車價格降幅收窄至2.3%。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表示,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近期工業消費品價格同比上行勢頭較為明顯。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認為,核心CPI的持續上行表明,國內消費需求特別是服務性消費的恢復勢頭較為穩健,整體物價的“基本盤”在不斷夯實。

  PPI環比由平轉漲

  10月份,PPI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1%,為年內首次上漲。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一是供需關系改善帶動部分行業價格上漲。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煤炭加工、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價格均連續2個多月上漲。水泥制造、計算機整機制造、鋰離子電池制造、集成電路制造價格均由降轉漲。二是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內有色金屬和石油相關行業價格走勢分化。國際有色金屬價格上行帶動國內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價格環比上漲5.3%;國際油價下行影響國內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下降2.3%。

  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連續第3個月收窄。

  重點行業產能治理持續推進,相關行業價格同比降幅收窄。產能核查及安全監管力度加大,加之冬儲補庫及用電需求增加,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1.2個百分點。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落後產能逐步退出,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電池制造、汽車制造業價格降幅分別收窄1.4個、1.3個和0.7個百分點。

  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和消費潛力有序釋放,帶動相關行業價格同比上漲。科技創新賦能產業轉型昇級,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向好,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同比上漲6.8%,電子專用材料制造價格上漲2.3%,微波通信設備價格上漲1.8%。提振消費系列政策措施持續落地見效,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價格上漲18.4%,運動用球類制造價格上漲3.3%,營養食品制造價格上漲2.1%。

  物價有望低位溫和回昇

  “總體而言,當前物價數據的改善超越了季節性波動范疇,是宏觀政策效果顯現、供需關系趨向平衡的綜合結果,印證了宏觀經濟態勢、社會預期與行業景氣的全方位改善。”龐溟表示。

  龐溟認為,展望未來3至6個月,在宏觀政策繼續保持支持力度、市場信心持續修復、國內需求全方位擴大、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的背景下,整體價格中樞將邁上溫和抬昇的新臺階。當然,對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國內有效需求的鞏固程度仍需保持關注。

  馮琳認為,當前物價水平整體上繼續處於穩中偏低狀態,這也為四季度貨幣、財政政策持續加力促消費、有力對衝外部波動提供了充分空間。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下一階段,CPI有望低位溫和回昇,表現為“食品強、能源弱、核心穩”。PPI同比降幅將進一步收窄。一方面,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向好,市場需求穩步擴大,會帶動相關行業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存量和增量政策接續發力,加之反“內卷”持續推進,帶動部分行業供需結構改善、價格企穩。不過,房地產市場調整對黑色系商品、建材等價格形成持續壓制,是拖累PPI修復的重要因素。(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我們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