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退款』到底誰賺了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4-08-19 09:22:00

  一位女店主為了追回被“僅退款”的12雙襪子,跨越上千公裡找到買家要說法。近期,買家“僅退款”現象引發了公眾對網購平臺“僅退款”規則的廣泛討論:商家都這麼“難”了,為什麼還要提供“僅退款”服務?

  這是因為“僅退款”不僅是一項服務,更是一種營銷手段。

  “僅退款”降低了消費者購物的試錯成本,友好的售後體驗讓消費者變得更“主動”,更願意買買買。對於單價較低、價格彈性較高的商品,這種策略能有效地刺激需求、提昇銷量。

  而在生鮮等領域,“壞了包賠、僅退款”是商家生意越做越大的一個秘訣。這類商品在運輸中很容易出現問題,如果給消費者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就會培養起他們對線上生鮮電商的信任和使用習慣。

  由此可見,電商平臺支持“僅退款”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用戶利用政策漏洞惡意“薅羊毛”,甚至出現了“零元購”灰色產業鏈,平臺對於“僅退款”的判定往往傾向於消費者,有口難言的商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就有了開頭的一幕。

  為什麼各大平臺都在“討好”消費者呢?很簡單,因為現階段,平臺更需要消費者。

  電商平臺剛剛發展的時候,需要大量商家入駐,那時候平臺的政策、服務、補貼都是利好商家的。而現在,各大平臺競爭激烈,消費者比商品還搶手。為了讓消費者更願意花錢,“運費險”“七天無理由退換”“15天價保”“僅退款”等就成了各大電商平臺的標配。

  但是,“僅退款”其實並不適合所有平臺。“僅退款”模式更適用於生鮮或單價低的商品。因為這類商品要麼退了無法二次銷售,要麼退貨後的運費、人工成本比商品本身價值還要高,得不償失。最早通過“僅退款”打開市場的拼多多便是如此。而其他發展已經較為成熟的平臺,想靠“僅退款”鎖定客戶群,就不那麼容易了。

  我們常提到一個概念:劣幣驅逐良幣。當被惡意“薅羊毛”並難以維權後,商家感受不到平臺良好的營商環境,便會減少成本投入、降低服務標准或者退出平臺和市場,久而久之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產品質量下降、退貨率增加、顧客消費體驗變差、退出的商家變多,進而影響平臺的生存。

  “僅退款”的薅羊毛大戰裡沒有贏家。表面上看是以顧客為中心,尊重顧客的消費體驗,但最終可能把顧客也變成了受害者。不少平臺也漸漸意識到了這一點。8月9日起,淘寶正式實施優化後的“僅退款”策略,平臺會依據新版體驗分提昇商家售後自主權,對優質店鋪減少或取消售後乾預。同時將昇級已收到貨“僅退款”的異常行為識別模型,拒絕有異常行為的僅退款訴求。此舉標志著電商平臺在提昇消費體驗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商家權益的保護。

  商業的本質不是討好,商家、平臺、顧客之間應該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不存在誰“討好”誰。而應該像那句廣告詞:大家好纔是真的好。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我們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