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讓糧食監管精准有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4-02-29 10:05:34

  政策性糧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穩定市場的“定海神針”和糧食宏觀調控的“蓄水池”。管好政策性糧食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本途徑在科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強化監管,用信息化技術堅決守住管好“天下糧倉”。

  政策性糧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穩定市場的“定海神針”和糧食宏觀調控的“蓄水池”,但政策性糧食分布點多面廣,監管難度大。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近日發布的資料顯示,我國政策性糧食信息化覆蓋率100%,覆蓋中央儲備糧、最低收購價糧、省市縣三級地方儲備糧等所有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糧食。這給政策性糧食監管帶來顛覆性變革,推動監管方式從“人防”向“技防”轉變,實現“穿透式”監管,讓政策性糧食監管看得見摸得著、更加精准有力。

  監管信息化突破了傳統監管模式,實現管理數據化、操控可視化、集成智能化,能夠進一步強化監管、堵塞漏洞,確保政策性糧食收購、倉儲、調運各環節安全。現在,所有政策性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都是通過信息化系統開展,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過程中的業務數據和所有倉房的視頻監控都會實時上傳。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監管平臺上,能夠遠程對糧食從收購入庫、儲存到銷售出庫等全過程進行實時動態監管。

  而且,針對以往糧食監管信息化中存在的信息“孤島”、數據互聯互通困難等問題,我國著力構建的以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國家平臺為核心、省級平臺和央企平臺為樞紐、糧庫信息系統為基礎,實時對接、逐級負責的信息化監管三級系統架構,目前已全面打通,暢通了數據歸集渠道,打通了數據共享通道,形成了一體化的數字底座支橕體系,實現監管信息化系統“一盤棋”、數據“一張圖”“一張表”。

  監管信息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政策性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方式,實現了收購、儲存和銷售全過程可追溯、流程可管控,提高了工作效率,確保糧食儲存安全,降低了糧食損耗。例如,在收購方面,中央儲備糧、最低收購價糧收購全面推廣“一卡通”,售糧農戶到了糧庫門口,用身份證辦一張“一卡通”,從糧食登記、扦樣、化驗、稱重、入倉到結算只需要半小時左右,就能輕松完成售糧,不到24小時,錢就打入農戶賬戶。整個過程自動采集數據並及時上傳,農戶可以隨時查看所有數據。這提高了收購作業效率、降低了作業強度,還能有效避免收購點擠佔挪用收購資金、“打白條”“人情糧”“轉圈糧”等損害國家利益和農民利益的現象。

  再如,在儲存方面,糧倉內溫度、濕度、蟲害變化都會影響糧食儲存質量,監管信息化系統能對糧食庫存管理、溫度濕度監測控制、蟲害防治等進行全方位、實時監管。每個糧倉內布設數百個傳感器,能實時監測糧倉溫度濕度變化、蟲害霉變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提醒管理人員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處置。系統還可以自動調節空調、除濕器等設備,自動開啟通風系統,提高了管理效率,實現綠色低溫儲糧,有效降低糧食損耗。目前,國有糧庫儲藏周期糧食的綜合損失率降到1%以內,與信息化系統作用不無關系。

  監管信息化實現了人機協同“大數據”管糧,能夠有效防范糧食購銷領域存在的腐敗問題。政策性糧食購銷領域腐敗高發,監管不到位是主要原因。當前,國家糧食和物資管理平臺匯集糧食購銷數據超4億條,數據采集范圍擴大了60%。國家、省級、央企平臺根據管理權限,積極探索應用數字化監管模型,建立並不斷迭代完善涉糧違規違法行為大數據預警模型。在此基礎上,對政策性糧食實行人機協同監管,一旦出現相關情況,由信息系統自動發出預警,執法督查人員跟進處理,相當於為糧食購銷和儲備監管提供了“千裡眼”和“透視眼”。例如,這個系統通過對糧食出入庫記錄、庫存糧食溫度、倉內視頻監控等海量數據的分析,結合拍賣交易、交通運輸等信息,發現“轉圈糧”、質量異常、以陳頂新、應輪未輪等行為的線索,及時安排執法人員跟進處置。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今年已經啟動“鐵拳行動”,我們要用好中央儲備糧庫存動態監管系統和糧食企業信用監管系統,不斷放大信息化監管效能。

  管好政策性糧食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本途徑在科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強化監管,用信息化技術堅決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為全面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提供有力支橕。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