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期國債期貨開局平穩 運行質量不斷提昇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3-06-14 10:39:59

  近日,記者從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簡稱“中金所”)了解到,30年期國債期貨(TL)上市以來,持倉量穩步增長,期現聯動緊密,投資者參與有序,實現了平穩開局。

  截至目前,國債期貨產品體系持續完善,市場運行質量不斷提昇。隨著功能逐步發揮,國債期貨在促進債券市場發展、服務實體企業融資、維護宏觀金融穩定、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30年期國債期貨

  開局平穩

  今年4月21日,30年期國債期貨成功掛牌上市。中金所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30年期國債期貨日均成交7153手,日均持倉12517手,佔國債期貨的日均成交和日均持倉的比例分別為3.9%和3.1%。期間,30年期國債收益率累計下行13BP,30年期國債期貨隨現貨震蕩上漲,主力合約期現價格相關性超過99%。機構投資者日均成交和持倉約佔9成,證券自營、做市機構等為市場的主要持倉機構,做市機構、一般法人等機構成交量較大。

  30年期國債期貨掛牌上市,標志著覆蓋基准收益率曲線關鍵節點的國債期貨產品體系基本構建完成,也是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最新成果。在服務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方面,TL實現功能有效發揮。

  調研情況顯示,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前,最新或次新30年期國債買賣利差約為0.5bp,其他可交割30年期國債買賣利差約為1bp;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後,其買賣利差分別降至0.25bp、0.5bp,反映市場報價質量提昇,定價更加精准。

  產品體系持續完善

  國債期貨是以國債為交易標的的金融期貨產品,屬於場內利率衍生品的一種。其合約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交割一定數量國債的標准化合約。據中金所數據,國債期貨是場內利率衍生品最為活躍的品種,2022年成交23.14億手,佔利率衍生品總量的45%。

  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是我國國債期貨產品體系的第四個產品。截至目前,中金所上市的國債期貨品種包括2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國債期貨。

  其中,於2013年9月6日上市的5年期國債期貨(TF),是我國第一只以跨市場交易的債券為標的的衍生品,填補了我國場內利率衍生品的空白。隨後,10年期國債期貨(T)、2年期國債期貨(TS)分別於2015年3月20日、2018年8月17日陸續上市。其中,10年期國債期貨成功上市,國債期貨市場由此實現了從單品種到多品種的突破。

  市場運行質量不斷提昇

  自2013年第一個國債期貨產品上市以來,中金所根據市場運行情況和投資者交易需求持續優化合約規則及業務流程設計,不斷改善市場運行效率,提昇市場運行質量。

  整體來看,國債期貨品種運行安全平穩,成交量、持倉量穩步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3年5月底,國債期貨日均成交17.10萬手,日均持倉36.60萬手,成交持倉比總體維持在0.47左右,保持在合理水平。

  其次,國債期現貨走勢高度一致,價格聯動緊密,為國債期貨市場功能發揮奠定堅實基礎。截至5月底,2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期現貨價格相關系數分別為98.97%、98.94%、99.43%、99.73%。

  此外,機構化程度不斷提高,投資者結構進一步豐富。證券、基金公司等機構是國債期貨市場參與的主力。2022年,國債期貨機構成交、持倉佔比分別為75.47%、91.39%,是我國機構化程度最高的期貨品種之一。近年來,中長期資金參與國債期貨程度明顯提昇,商業銀行、保險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等均已參與國債期貨交易

  當前,國債期貨各項功能正在逐步發揮。具體體現在促進國債、地方債發行,助力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提高國債二級市場流動性,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護航債券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持實體企業融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服務中長期資金保值增值,助力實現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促進宏觀金融穩定。

  中金所方面表示,經過近10年的建設發展,國債期貨產品體系持續完善,市場運行質量不斷提昇,功能逐步發揮,投資者參與程度不斷提高,在促進債券市場發展、服務實體企業融資、維護宏觀金融穩定、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