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滿1年,帶來哪些新變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3-03-03 10:16:53

  2022年對於銀行理財市場來說是繼往開來的一年。這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後的第一年,面對新規則,銀行理財市場出現了不少新變化。一是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2年12月末,理財產品規模達27.7萬億元,其中投向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19.7萬億元。二是養老金融發展迅猛。截至2023年1月末,養老理財產品規模已突破千億元。三是轉型成效十分顯著。截至2022年12月末,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佔比已高達95.47%,保本理財全部清零,預期收益型產品基本壓降完畢。

  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在服務實體經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方面,銀行理財發揮著重要作用。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銀行理財產品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22萬億元,其中投向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19.7萬億元,較“資管新規”發布時增長43.9%。“2022年,我們先後發布了多項意見通知,引導市場機構將‘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從資金流向看,投向綠色債券規模超過2700億元,投向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扶貧等專項債券規模超1200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3.5萬億元。“我們強化對重點領域的支持,投資綠色資產超4800億元,制造業投資餘額保持千億元規模。”工銀理財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組織特色業務,通過場內股票質押、股權投資等方式,精准服務先進制造業和重大項目建設。為配合“保供穩鏈”工作,工銀理財還加大了對能源、農產品、物流等行業主體的資金支持力度。

  為了更好地服務“雙碳”目標、助力鄉村振興等,銀行理財市場還發行了多款主題產品。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累計發行ESG(環境、社會和治理)主題產品110只,合計募集資金超700億元;累計發行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主題理財產品131只,募集資金約500億元。截至2022年12月末,ESG主題產品存續規模達1304億元,較當年初增長35.55%。

  銀行理財市場自身也發生了諸多新變化。從產品類型看,固定收益類產品的佔比最高且佔比有所上昇。《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6.13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高達94.50%,較2021年同期增加2.16個百分點;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為1.41萬億元,佔比5.10%,較2021年同期減少2.28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9萬億元和0.02萬億元。

  與以上變化相對應,投資者風險偏好也有所下降,個人投資者仍佔據了絕對主體地位。截至2022年12月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671萬個,較年初增長18.96%。其中,個人投資者佔比高達99.01%,機構投資者佔比僅為0.99%。“這主要得益於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不斷降低、產品日益豐富。”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認為,但也要看到,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截至2022年12月末,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個人投資者佔比最高,達35.44%;風險偏好為三級(平衡型)、四級(成長型)和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佔比有所減少。

  養老理財破千億元

  備受市場關注的是,養老理財產品規模突破千億元。最新監管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末,養老理財產品存續51只,47萬投資者累計購買金額達到1004億元。

  2021年9月,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正式啟動。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選擇“四地四機構”,即工銀理財在武漢和成都、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在深圳、光大理財在青島開展試點。同年12月,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發售,兼具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三大特征,起購金額僅為1元。2022年3月,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展至“十地十機構”。

  “總體來看,試點運行平穩有序,市場反應積極正面,理財產品得到了投資者的踴躍認購。”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按照“小步慢跑、總體漸進”的工作思路,通過優化大類資產配置、設立收益平滑基金和風險准備金、非母行第三方獨立托管等方式,促進養老理財產品穩健、審慎運行。

  除了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監管部門還著力推動理財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同年1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隨後,以商業銀行、理財公司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開始加速布局、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

  目前,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數量已增至18只。今年2月10日,首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發布,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3家機構共發售7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全部產品均為公募類淨值型開放式產品,其中5只為新發產品,2只為存續產品;1只為混合類產品,6只為固定收益類產品。隨後,第二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公布,新增了中銀理財旗下5只產品、工銀理財旗下2只產品、農銀理財旗下3只產品、中郵理財旗下1只產品。

  “銀保監會積極推動個人養老金理財行業平臺建設,督促理財公司做好產品設計、投資運作和風險管理。”銀保監會上述負責人說,接下來將穩步有序推進養老理財產品的試點工作,完善相關監管制度,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養老金融需求。

  該負責人表示,與此同時,還將引導理財公司堅持養老金融“穩健、長期、普惠”特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開發名實相符、運作安全的養老金融產品,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健全風險管理機制,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轉型發展空間廣闊

  2022年是“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實施的第一年,從整體來看,銀行理財的轉型步伐穩健。“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後,銀保監會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抓主要矛盾,紮實推進理財業務整改轉型。”銀保監會上述負責人說,一是下大力氣整治各類資管亂象,直擊根源,糾正資金脫實向虛與監管套利;二是組合出拳、嚴懲違規,發揮監管的威懾作用;三是多措並舉,指導銀行落實存量業務整改,穩妥有序加快個案處置。

  該負責人表示,經過近五年的綜合治理,目前影子銀行風險顯著收斂、行業風險亂象根本扭轉、“資管新規”過渡期整改任務總體完成。具體來看,一是空轉嵌套、資金池運作等一批難點問題得到了解決。二是保本理財清零,預期收益型產品基本壓降完畢,同業理財較峰值大幅壓縮99.9%,銀行發行的理財投資非標債權資產較“資管新規”發布時下降89.2%。三是絕大多數存量資產已處置完畢,總體完成過渡期整改任務。“對於個別銀行剩餘的少量難處置資產,依規納入個案處置,加快推進清理,總體進度優於預期,個案處置進入收尾階段。”該負責人說。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銀行理財市場的變化尚未被投資者充分接受,一些新的難題也隨之出現。比如,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在存續規模、新發產品數量等方面出現了下降。《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國共有278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47萬只,較當年初下降4.41%;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受內外部諸多復雜因素影響,2022年3月、11月部分理財產品淨值回撤較大,部分投資者主動贖回,因此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有所下降。”董希淼分析認為,規模回落也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進一步規范發展有關。

  “2023年,機遇與挑戰並存。銀行理財也將迎接新挑戰、獲得新發展。”董希淼建議,一要提高對趨勢的研判能力和應對能力,二要做好投資者分層服務,三要加強和改進投資者教育。董希淼認為,在前期風險偏好極低的投資者離場後,2023年銀行理財產品的贖回壓力已大幅減輕。接下來,銀行和理財公司應正視市場變化,進一步找准定位。相較於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的穩健性更加顯著;相比於各類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性更加突出。如果銀行理財能夠較好地平衡穩健性、收益性,那麼它將在資產管理市場中發揮出獨特價值,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

  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也表示,下一步,將系統施策、綜合治理新階段的新問題,繼續健全理財業務法規體系,強化理財專業化監管,提昇理財行業基礎設施能力,進一步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實體經濟發展助力。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