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業增產保供優結構 有利於助力經濟穩增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3-01-25 10:12:0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專家表示,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穩增長壓力不小,加大能源領域建設投資力度,有利於助力經濟穩增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保供韌性不斷增強

  煤炭是我國能源供給的基本盤,與國家能源安全緊密相關。據介紹,2022年,我國堅持優化調整煤炭結構,積極發展先進產能,淘汰落後產能,煤炭供給彈性顯著增強,全年日均產量保持在合理水平。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要發揮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加快實施“十四五”煤炭規劃,積極推進智能化煤礦核准建設,推動在建煤礦盡快投產達產,全面增強煤炭安全增產保供的能力和韌性。

  我國能源安全問題突出表現為油氣安全,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達70%、40%以上,推動油氣增產增供不容松懈。章建華表示,要保持“五油三氣”重點盆地及海域穩產上產,加快非常規油氣快速上產,推進西氣東輸三線中段等重大管道工程和油氣儲備能力建設,預計2023年原油產量達到2.05億噸、天然氣增產60億立方米以上。

  加強電網建設也是2023年能源工作的重點。1月13日,位於浙江臺州玉環市清港鎮海泗塘的220千伏苔山變線路工程施工現場一片忙碌。“220千伏苔山變是臺州灣南部重要電源點,主供玉環北部負荷。”國網臺州供電公司建設部項目經理趙俊淵表示,近年來,隨著玉環經濟開發區發展不斷推進,區域內的電力負荷呈持續快速增長態勢,亟需新增變電容量,以滿足區域負荷增長的需要。臺州將依托新一輪電網發展建設攻堅戰建好新型電力系統,推動一批重大項目、重點改革和重要技術實施,全面提昇供電質量。

  對於夯實電力供應保障基礎,章建華表示,要進一步提昇跨省跨區電網錯峰支援和餘缺互濟能力,推進跨省區輸電通道規劃建設。

  能源結構全面優化

  “雙碳”目標下,加強風電太陽能發電建設,是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的關鍵。隨著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在能源保供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章建華透露,2023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4.3億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4.9億千瓦左右。

  當前,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已成為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大力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化開發。其中,以“沙戈荒”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總規模達到4.55億千瓦。

  記者近日從三峽集團了解到,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已經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開工建設。該項目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發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我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

  “庫布其基地項目規劃總投資超800億元,將構建集新能源發電、生態修復、鄉村振興、生態旅游等多位一體的綠色發展模式,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充分發揮重大項目支橕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作用。”三峽能源總經理張龍說。

  采煤沈陷區同樣成為新能源建設的重點區域。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去年發布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提出,綜合考慮采煤沈陷區,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

  淮北市是以煤炭、電力為主導的資源型城市,是安徽省傳統能源送出基地。根據電源發展規劃,淮北擬充分利用采煤沈降的41.5萬畝土地,開展集中式新能源開發,規劃在“十四五”末建設約200萬千瓦新能源。截至目前,淮北新能源裝機容量約100萬千瓦,2023年預計並網40萬千瓦,新能源迎來爆發式增長,電網承載壓力與日俱增。國網淮北供電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郝韓兵介紹,公司以淮北重要電源規劃為依據,開展采煤沈陷區新能源集中接網專項規劃,提前謀劃大規模新能源接網技術方案,進一步簡化新能源並網業務辦理流程。同時,加大電網投資力度,“十四五”淮北電網規劃投資18億元,全面提昇電網輸送能力和接入能力,加速推動淮北新能源發展。

  創新能力顯著提昇

  隨著科技創新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權重不斷加大,只有從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綠色技術創新和推廣,纔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搶佔主動權。章建華表示,將重點推進燃氣輪機、綠色低碳轉型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進重大創新平臺建設。

  日前,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山東省東營經濟開發區海上風電產業園下線,刷新了全球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功率最大、風輪直徑最大的紀錄。中國海裝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滿昌表示,為避免我國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核心技術和配套部件被國外“卡脖子”,近年來,中國海裝以自主可控為核心,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此次下線的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核心部件國產化率達到99%。

  在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雙重驅動下,全球能源科技創新進入高度活躍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能力顯著提昇,水電、風電、光伏、核電、輸變電等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實現從“跟跑、並跑”向“創新、主導”加速轉變。

  但與世界能源科技強國相比,我國能源科技創新還存在明顯差距,支橕碳達峰、碳中和的能源技術有待突破。比如,關鍵零部件、專用軟件、核心材料等大量依賴國外,能源領域原創性、引領性、顛覆性技術偏少。專家表示,下一步,要以實現能源強國為目標,集中攻關突破能源領域主要短板技術裝備,形成一批能源長板技術新優勢。同時,進一步健全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有力支橕引領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能源轉型。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