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監管要安全審慎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2-11-07 10:48:14

  近年來,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最亮眼的在電子支付領域:2021年,個人銀行賬戶數量達135.9億戶,人均擁有近10個賬戶,線上支付交易金額合計約3500萬億元。在普惠金融領域,金融科技同樣影響深遠。金融機構通過加強金融科技應用,突破了物理網點和地域限制,觸達更多普惠金融群體,不斷拓展服務覆蓋面,實現服務成本持續下降。金融科技初試拳腳,成效顯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逐步得到應用,深刻改變了金融業的服務渠道、商業模式甚至行業格局。在相關金融科技助力下,金融支付更加便捷、高效,各類金融服務的使用成本也更低。

  但硬幣的另一面不容忽視。新技術、新模式同時也改變了傳統金融風險的生成方式、表現形式和傳導路徑,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給監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研究顯示,金融科技加劇了金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趨同性,放大了市場波動;單個金融機構過度依賴第三方機構,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穩健運行等。確保金融科技安全穩健發展,一系列監管規則和機制亟待完善,監管方式和手段需要盡快昇級。

  要避免出現監管漏洞和真空地帶,首先必須健全金融法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包括堅持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的原則,持續完善修訂現行金融監管規定,針對新興的金融科技活動及時制定出臺專門審慎監管規則。不斷完善風險全覆蓋的監管框架等。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實現穿透監管。

  其次,在提昇監管方式和手段方面,要用最新的科技為監管賦能。“監管科技”一詞頻頻出現,正得到各方關注。相較於金融科技,監管科技出現較晚,2015年纔由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提出,“旨在通過科技手段更有效率地促進監管要求的落實”,這也是國際上首個官方層面對於監管科技的定義。今年1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也提到,加快監管科技的全方位應用,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

  監管科技的應用對於監管部門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監管政策要平衡風險與創新,也就是既要支持鼓勵機構探索應用新技術,又要確保金融創新始終在安全審慎的軌道上運行。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仍需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大量中小金融機構尚未實現數字化轉型,將直接影響監管科技的效果。要實現監管科技的全方位應用,不僅需要監管部門數字化能力的提昇,被監管機構的數字化水平也直接影響著監管科技的效果。

  我國金融科技從互聯網金融起步,中間有過一些教訓,強調在安全審慎的前提下進行金融創新,目的在於引導金融業利用最新技術為金融提質增效,最終營造安全、普惠的金融發展環境,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同時,安全審慎也是金融業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必須牢牢守住的底線。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