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銀行機構支付牌照縮量 健康發展是主調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2-07-06 14:53:54

  近日,人民銀行在其官網公布第四批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牌照續展結果,包括蘇寧易付寶、滴滴支付、唯品會支付等在內的52家機構順利續展,8家支付機構續展申請中止,19家機構支付牌照被注銷。

  業內分析指出,盡管牌照數量繼續減少,但支付市場總體運行平穩。未來監管將持續推動支付市場健康發展。

  支付牌照縮量有因

  記者注意到,在此之前,根據央行公布的支付機構牌照續展結果,在總計發放過的271張支付機構牌照中,已有51張牌照被注銷。

  信用卡行業資深人士董崢表示,支付牌照的注銷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因為嚴重違規被央行注銷牌照;二是主動申請注銷;第三類是由於央行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中,要求對同一法人、同一實際控制人持有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數量進行約束所進行的業務合並。

  此次公布的續展結果,19家注銷的支付牌照中,上海億付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商業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樂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10家機構因未提交《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續展申請而不再續展;海新華傳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山東城聯一卡通支付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商連商用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等8家機構在《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內主動退出。

  而匯通寶支付有限公司因存在《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第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央行決定不再續展其《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該辦法第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包括:申請人提供的補正材料不齊全、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請人補正後仍存在不符合受理條件的其他情形等。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支付牌照續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合規能力及水平,此前合規工作不到位、多次收到過罰單的機構,更容易面臨續展的不確定性。

  多家預付卡機構主動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未續展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大多展業類型包含預付卡發行。如,山東城聯一卡通、深圳市商連商用、浙江銀付通、上海樂易、上海瑞得、北京市銀博盛世等幾家機構的業務類型均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實際上,近年來,預付卡支付機構主動退出牌照續展的情況屢有發生。如2021年,河北一卡通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上海便利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上海申城通商務有限公司等多家主營預付卡的機構就曾主動退出牌照續展。

  “部分預付卡支付機構的商業模式難以突破,很難盈利,牌照不斷縮量是預料之中的事。”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說,從行業角度看,主要是移動支付興起帶動了整體商業邏輯的變化。而備付金相關管理規定、稅收政策的變化等都會影響原有模式的預付卡持牌機構的業績,因此預付卡機構出現了優勝劣汰的案例。

  蘇筱芮表示,大部分預付卡經營機構只擁有區域經營資質,展業范圍受限,加上諸多行業都在加速數字化轉型,原本主打線下的預付卡業務也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機構只能選擇主動退出。“預計未來會有更多機構選擇注銷預付卡牌照。”蘇筱芮稱。

  持續推動支付市場健康發展

  “盡管牌照數量繼續減少,但支付市場運行仍然十分平穩。”王蓬博說,預計未來監管將持續推動支付市場健康發展。

  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對支付行業嚴監管,一方面取締違法違規企業的持牌資質,另一方面出臺“斷直連”“備付金新政”等監管政策,從根本上斷絕一些第三方支付企業的“不良企圖”。

  今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強化大型支付平臺企業監管促進支付和金融科技規范健康發展工作方案》。會議強調,要依法依規將平臺企業支付和其他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堅持金融業務持牌經營,健全支付領域規則制度和風險防控體系,強化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

  王蓬博表示,一直以來,監管部門堅持強化監管與規范發展並重,持續優化支付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強監管背景下,支付行業依然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監管措施的不斷細化,提高了支付行業的准入門檻,這意味著支付行業未來會更加重資產、重標准、重監管,這有利於行業長遠發展,也將有力支橕支付行業的創新。”

  他還表示,未來,支付機構要將合規發展視為其生命線。在此基礎上,加強在企業數字化服務方面的探索,追求多元化經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