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度提昇 全國碳市場迎『首考』倒計時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1-12-03 08:22:29

  伴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截止日期漸行漸近,11月以來重點排放企業交易意願明顯上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環交所”)數據顯示,近1個月來全國碳市場參與交易的重點排放單位數量較上月增加65%,掛牌協議交易日均成交量較上月上漲163%。截至12月2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4847萬噸,累計成交額超20億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後續全國碳市場的市場化機制建設將加快完善,目前石化、鋼鐵等重點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具體方案正在推進中。此外,金融機構也有望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的通知》,各地要確保2021年12月15日17時前本行政區域95%的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12月31日17時前全部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

  “根據試點碳市場的經驗,臨近履約期交易活躍度會大幅上昇,四季度也會成為交易活躍期。”上海環交所總經理劉傑此前表示。

  交易數據也印證了這一判斷。自今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截至10月,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交易量分別為595.19萬噸、248.85萬噸、920.86萬噸、255.30萬噸,成交金額分別為3億元、1.17億元、3.85億元、1.07億元。11月以來,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逐步放大,11月單月成交量已達2302.97萬噸,成交金額約9.39億元。

  在交易規模放量同時,全國碳市場價格呈現動態平衡狀態。截至12月2日,全國碳市場收盤價為42.88元/噸,低於首日開盤價48元/噸。

  “從首筆交易以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總體運行平穩有序,配額價格在合理的區間波動。臨近首個履約期,重點排放企業交易意願上漲,交易活躍度逐漸上昇,流動性與交易規模較前期都有較大變化。”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稱。

  相對於碳排放配額而言,履約期“倒計時”壓力對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市場交易影響更為明顯。上海碳市場數據顯示,自今年10月底以來,CCER每天成交量都在十萬噸以上。11月12日,上海環交所官微刊發了一則CCER詢價信息,稱因業務需要,某公司擬出售已簽發的燃氣電廠項目CCER,數量超100萬噸,擬通過協議交易方式進行。

  “由於市場上沒有更多新增資金,現在被納入到履約范圍內的都是存量CCER,未來價格走勢取決於能否形成市場驅動的價格機制。”某環保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由於價格相對碳配額更便宜一些,目前CCER市場交易熱情更高。

  廣州期貨分析報告判斷,在第一個履約期基本結束之前,全國碳市場以及CCER市場仍有望繼續保持活躍。由於碳配額供給仍偏松,預計短期內價格仍將保持在41元-43元/噸區間。

  在安永大中華區能源及基礎設施諮詢主管合伙人朱亞明看來,全國碳市場運行百日來的表現並不足以反映其潛力。他表示,目前納入全國碳市場的2000多家重點排放企業均集中於發電行業,另有更多高碳行業有望在明年年底前納入全國碳市場。全國碳市場有著廣闊發展空間,隨著碳達峰、碳中和進程的推進,未來全國碳市場將向成熟完備的金融市場邁進。

  上海環交所董事長賴曉明日前透露,按照主管部門的總體部署,下一步全國碳市場積極推動擴大行業覆蓋范圍,“現在是電力行業,明年可能還會增加2到3個行業,爭取在‘十四五’期間把所有八大控排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

  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強調,要推進市場化機制建設,加快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完善配額分配管理。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目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正在負責有關石化行業的碳核算體系、碳中和的有關標准立項等前期工作。

  石油公司也在積極行動。例如,中國海油提出進一步研究完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決策機制,構建涵蓋職能部門、重點控排單位、研究單位的三位一體管理體系,搭建碳排放和履約管理體系、適合新產業發展的公司管理內控體系和綠色金融體系等五大管控體系,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效融入集團公司生產經營全過程中。按照目標,該企業力爭到2028年國內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碳中和技術路線圖的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鋼鐵行業力爭2025年碳排放達峰;到2030年,碳排放量較峰值降低30%。“目前該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具體方案正在推進中,研究探索何時納入、如何發放和核查。”有鋼鐵行業分析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此外,為進一步增強全國碳市場活躍度,有關部門正積極推進非控排企業入市交易。這也意味著,後續金融機構也將參與到全國碳市場建設之中。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指出,金融機構可以多維度參與碳市場,助力提昇碳市場的流動性,促進其實現價格發行功能。除提供銀行賬戶開立、場內交易結算、相關資金監管等基礎性金融服務外,還可以廣泛參與到碳排放權質押融資業務、碳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創設、為企業提供碳資產管理金融業務中。

  朱亞明提示,在關注碳金融產品利好碳交易市場發展的同時,更需要做好金融風險的把控。“任何一個市場機制的形成都需要時間,通過市場規則的逐漸完善,纔能確保市場是有效的,避免‘市場失靈’。在市場規則清晰完善的基礎上再擴大碳金融產品規模,發揮好金融產業扶持的作用。”他表示。

  展望下一步全國碳市場建設,孫傳旺表示,從短期來看,應提昇企業市場參與度,促進市場主體多元化,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從中期發展來看,將推動碳產品創新和碳衍生品交易;從長期來看,應積極推進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的協同,加快非化石能源發電的蓬勃發展。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