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頂層設計 強化債市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1-08-31 09:17:30

  近一段時間,多項推動債券市場制度規則統一、助力債市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加快出臺。

  近期,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此之前,8月6日出臺的《關於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對債市評級機構進行了規范。《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關於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等,均圍繞債市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作出了有針對性的安排。

  多位業內人士與專家認為,這一系列政策加速落地有助於完善債券市場頂層設計,打通市場梗阻,進而強化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水平。

  市場分割導致的規則不一致是我國債券市場多年來一直面臨的問題。在我國債市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市後,從分割走向統一是發展的必然。

  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在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豐富實體經濟融資渠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劉暮菡認為,由各市場監管部門分頭出臺的部分制度已無法滿足市場快速發展的融資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債券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和有效分配。

  因此,多部委聯合出臺《意見》,從完善債券市場頂層設計的角度推動債券市場整體聯動改革。“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法制建設和基本制度將迎來‘大一統’。”劉暮菡認為,由於債券市場處於相對分割的狀態,不同市場適用於不同的上位法。而《意見》明確了債券市場法制的相關要求,明確提出公司法和證券法是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的基礎法律,並表示“推動民商事審判工作對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券適用相同的法律標准”,這為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市的規范統一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在統一上位法的基礎上,相關規則標准也將走向統一。《意見》進一步明確,促進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發行、交易、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等各項規則標准逐步統一。如在注冊和發行階段,統一規范發行注冊的相關標准,明確限制高杠杆企業過度發債,強化對債券募集資金的管理,禁止結構化發債行為。又如,《意見》明確將逐步統一債券發行交易編碼規則,便利跨市場交易流通。

  劉暮菡認為,這一系列措施有助於促進資金等要素在各市場之間自由流動,提高債市運行效率,為實體經濟直接融資提供更加優質和便捷的服務。

  作為市場的重要一環,評級機構的規范發展與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

  近年來,我國評級行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但是存在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問題,僅依靠評級機構自身發展已難以得到根本解決,這更制約了我國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因此,《意見》從評級方法體系、評級機構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評級生態和評級監管5個方面對評級行業提出了要求,明確提出統一評級標准、推動形成有區分度的評級標准體系等。此外,8月11日,央行決定試點取消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環節信用評級的要求,這引發了業內的高度關注。

  中債資信統籌發展部總經理朱雯傑表示,近期發布的一系列評級行業政策順應了新形勢下我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和評級行業規范發展的需要,針對我國評級行業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提出了具體舉措和要求,具有較強的前瞻性、系統性、針對性。

  政策落地將對評級機構帶來哪些影響?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財務學教授吳育輝認為,短期看,信用評級機構將承受更大的壓力,壓力一部分來自取消強制信用評級可能帶來的收入降低,另一部分來自對外開放和管制放松後可能造成的評級機構數量增加,市場份額可能受到影響。但從中長期看,這對行業的發展是利好的,隨著優秀評級機構逐步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得到市場和投資者的信任之後,市場份額、高水平人纔將逐步向其聚集,而低聲譽評級機構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評級機構更需苦練內功。”朱雯傑認為,面對市場各方更高期待,評級機構需持續加強自身建設,重視聲譽積累,不斷完善技術體系、昇級評級模型、豐富數據積累,切實加強人纔培養、完善梯隊建設,進一步完善內控管理機制,不斷提昇風險預警揭示能力,推動評級行業回歸到以評級質量為中心的良性競爭軌道上來。

  劉暮菡表示,隨著債券市場信用分層、不同風險偏好投資主體的豐富、違約處置機制等的完善,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將進入統一規范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將不斷強化,從而進一步豐富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