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偽淨值』理財產品將受嚴格監管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1-08-27 09:13:25

  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的最後一年,目前距離過渡期結束只剩下四個月時間,銀行理財市場的淨值化轉型已進入衝刺階段。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新的銀行理財估值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肯定會變大,投資者應該有一定心理准備。此外,銀行為迎合投資者“求穩”的心態,可能會降低高波動資產的投資,從而影響產品收益率。

  銀行理財產品淨值波動將變大

  最近市場傳來銀行理財產品估值被加強監管的消息。據報道,監管部門已要求六大行在今年年底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存續或新發以攤餘成本計量的定期開放式理財產品;對於理財產品2021年9月1日之後新增投資資產,均應優先使用市值法進行公允價值計量,暫不允許對除未上市企業股權外的資產采用成本法估值。對於已適用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存量資產,應於2021年10月底前完成整改。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產品估值方法轉換後,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估值將真正隨市值波動,銀行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將變大,會更像債券型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很可能降低高波動資產的投資,導致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有所下降。

  有銀行專業人士預計,在新的估值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很可能主動下調高波動性資產的配置比例,運營目標往公募基金的貨幣產品靠攏,但這肯定會影響到產品的收益率。目前,主流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2%~2.4%之間波動,而類似的銀行現金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高於這一水平,不少都超過3%。

  “偽淨值”產品將受到嚴格監管

  資管新規發布後,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已經像基金那樣淨值化了,但不少投資者心裡依然存有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的幻想。

  多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為了迎合市場和投資者,有些銀行理財產品明修“淨值”棧道、暗度“保本”陳倉,實質上是披著“淨值”外衣的“偽淨值”產品。目前看,不少銀行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性明顯較小,甚至沒有,這主要是通過對部分資產實施攤餘成本法或成本計價來計算的。一旦產品的成本法計價受到限制,銀行理財產品的低波動性可能受到挑戰。

  據了解,2021年以來,在理財產品進行淨值化轉型期間,監管除了著重加強對理財業務的存量整改,對增量的淨值型產品也進行了檢查。7月13日,首次有銀行因為“淨值型理財產品估值方法使用不准確”收到銀保監會的罰單。

  招商證券研報指出,銀行理財估值不規范的現象普遍存在,攤餘成本法估值有被濫用之嫌。這有悖於資管新規公允價值計量的原則,也不利於銀行徹底打破剛性兌付。攤餘成本估值理財產品規模大幅增長也容易積累風險,不利於銀行體系的穩健經營。研報認為,參照公募基金做法,盡量采用市值法估值應是大勢所趨。

  六大行淨值化改造進展存差異

  日前,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下稱《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進程有序推進。截至6月底,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0.39萬億元,佔比79.03%,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11.75和23.90個百分點。但是,大型銀行的淨值化改造還有較大空間。Wind數據顯示,目前6大國有行合計存續產品達6733只,其中淨值型產品數量為1378只,佔比為20.47%,比例並不高。可見在監管要求下,6大行剩餘近5000多只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有望加快。

  具體來看,目前建行存續產品數量最多,達2326只,其淨值型產品佔比僅有5.37%。而淨值型產品佔比最高的為工行,共有1443只產品,淨值型產品已達859只,佔比超過50%。這表明,六大行之間在淨值化改造的進展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

  數據顯示,從投資資產來看,截至2021年6月末,銀行理財投資的資產約28.66萬億;其中,債券19.29萬億,非標3.75萬億,銀行存款2.77萬億,權益類1.17萬億。銀行理財持有的債券裡面,利率債(政策性金融債、鐵道債匯金債為主)1.76萬億,同業存單3.0萬億,銀行資本工具約3萬億,其他信用債合計11.5萬億。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新的銀行理財估值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肯定會變大,投資者應該有一定心理准備。此外,銀行為迎合投資者“求穩”的心態,可能會降低高波動資產的投資,從而影響產品收益率。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