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吸引超6000萬人 存續規模25.8萬億元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1-08-17 09:48:03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日前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5.80萬億元,同比增長5.37%,銀行理財市場整體運行平穩。

  其中,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有序推進,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1年6月末,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高達20.39萬億元,佔比79.03%,較今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別上昇11.75個百分點和23.90個百分點。

  從發行和收益角度看,今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累計新發產品2.55萬只,累計募集資金62.41萬億元,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4137.51億元。

  個人投資者達6114萬人

  “銀行理財仍是百姓投資理財的主要選擇。”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6137.73萬個,較年初增長47.45%,同比增長137.71%,其中個人投資者達6114.09萬人,較年初增加1965.99萬人;機構投資者23.64萬家,較年初增加9.26萬家。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2021年是《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落地實施的第三年,也是銀行理財規范轉型的收官之年。目前,隨著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平穩推進,理財業務已逐步打破“剛性兌付”,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本源。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0.39萬億元,佔比高達79.03%,同比提高23.90個百分點。

  與淨值化轉型相對應,銀行理財市場的存量資產處置也在穩步推進,其中保本型產品持續壓降,截至2021年6月末,存續餘額僅為0.15萬億元,同比減少90.68%。

  從理財產品的運作模式看,開放式理財產品的規模、佔比均不斷提高。2021年上半年,開放式產品累計募集資金58.60萬億元,佔理財產品募集總金額的93.90%,募集資金同比增長10.09%,佔比較去年同期增加3.86個百分點。

  至於封閉式理財產品,其突出特點是封閉期限進一步拉長。2021年上半年,全市場新發封閉式產品的加權平均期限整體呈上昇態勢,以6月為例,其期限為281天,較2020年12月增長13.13%,同比增長39.99%。

  “封閉式產品期限拉長,從側面說明理財產品滿足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需求的能力不斷增強。”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不斷深入,保本保收益的產品將不復存在,對此,投資者應及時轉變投資理念,提高對投資風險的研判能力以及對理財機構的選擇能力。

  “下一步,要從提昇國民金融能力的高度出發,提昇投資者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決打破剛性兌付,實現‘賣者盡責’與‘買者自負’的有機統一,推動銀行理財健康、可持續發展。”董希淼說。

  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

  作為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的最大參與者,銀行理財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力度、能力也在持續提昇,更加主動地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銀行理財投向債券類資產19.29萬億元、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3.75萬億元、未上市企業股權等權益類資產1.17萬億元,較好地實現了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有效對接。

  尤其是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市場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通過認購綠色債券等方式踐行社會責任,參與塑造、完善ESG(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投資體系,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新發行ESG主題理財產品18只,累計募集資金超100億元;截至2021年6月末,全市場ESG主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超400億元,較年初增長約50%,同比增長超2.14倍。

  此前,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已在北京正式發布中證工銀理財“碳中和”資產配置指數以及綠色金融理財產品,前者聚焦於高碳減排與深度低碳板塊超過30個細分領域的股債資產,後者主要投向綠色債券、符合綠色金融主題方向的權益類資產。

  此外,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投向綠色債券超800只,投資規模超2000億元,較年初增長16.79%,同比增長26.46%,為我國綠色經濟的轉型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在實現財務回報投資目標的同時,兼具了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等多層目標。

  “接下來,銀行理財要繼續服務好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理財資金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之下,應在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董希淼說,特別是,要參與塑造和完善ESG投資體系,優化理財產品投資組合,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同時,金融管理部門也要完善綠色金融標准、企業信息披露和激勵約束機制建設,助力綠色資產管理發展。

  理財公司異軍突起

  在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的過程中,理財公司也作為一項配套制度產物而登場,目前已成為理財市場存續規模最大的機構類型。截至2021年6月末,理財公司已籌建28家,其中21家已正式開業,較去年同期增加8家,產品存續規模10.01萬億元,佔理財市場比例達38.80%。

  在已開業的21家理財公司中,按控股股東類型區分,共有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6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6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6家、農村金融機構理財子公司1家、外資控股的理財公司2家。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是近年來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從法律關系上看,銀行理財屬於直接融資,本質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財”,銀行並不承擔投融資風險。但在此前的“保本理財”時期,銀行理財更像是間接融資,常與存款混淆,導致本應分散的投資風險反而集中在銀行體系內,系統性金融風險不斷積聚。

  為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監管層要求銀行的理財業務與信貸、自營交易、證券投行等業務分離,通過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機構運行,這便是理財子公司。

  《報告》認為,理財公司的異軍突起使得我國理財市場主體得以進一步豐富,為資產管理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不同類型的理財公司在產品結構、投資資產等方面呈現不同特點。

  從產品的存續情況看,截至2021年6月末,在理財公司存續的10.01萬億元產品中,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規模最大,達5.42萬億元,佔比54.15%;其次是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規模3.52萬億元,佔比35.16%。

  從產品的發行和募集情況看,2021年上半年,新發行產品數量最多的是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合計發行產品1513只;其次是城商行理財子公司932只,以及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750只。

  “下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將嚴格落實監管部門要求,充分利用‘資管新規’過渡期收官的關鍵時期,持續堅定不移地推進理財業務轉型,規范理財業務發展。”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上述負責人說,該中心將繼續完善理財信息披露平臺,支持、引導理財產品發行機構通過行業統一渠道披露信息,為投資者提供可靠的產品查詢途徑,提昇銀行理財市場的透明度。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