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量超600萬輛 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破局可待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 編輯:劉子安 2021-08-13 08:59:42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600萬輛,但卻一直沿用傳統燃油車的相關保險條款。隨著新能源汽車佔比迅速提昇,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一直呼聲很高,業界也已經探討多年。目前,這一矛盾的破局指日可待。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下發《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和《新能源汽車駕乘人員意外傷害保險示范條款(2021版行業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專屬條款》)。業界認為,《專屬條款》更突出新能源汽車特點,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前新能源汽車賠付率偏高、承保盈利困難等問題。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劉欣琦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適應產業昇級和綠色消費需求的背景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在車身結構、動力系統、維修保養等方面均較傳統燃油車有較大區別,呈現差異化的風險特性,近兩年新能源汽車采用傳統車險條款的賠付居高不下。

  此次針對新能源汽車出臺的《專屬條款》,從保險責任、附加險等進行統一的規范。例如,在主險上擴展了保險責任,明確保障期間包含充電過程、增加了對電池系統及其他出廠設備的保障、將起火燃燒列入意外事故;新設六類附加險,充分體現新能源汽車特點,如電網故障損失、充電樁損失、充電樁責任、智能輔助軟件損失補償等。

  相較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一個新增潛在風險是電池起火。《專屬條款》在意外事故責任中納入了“起火燃燒”責任。不過,保險法專家沙銀華認為,條款中“起火燃燒”是不是包括自燃,目前規定還不夠明確,有待進一步厘清。“因為起火燃燒是有前提的,如果是意外事故引發的起火燃燒,那必須是外來的,不是自發的,這一方面可能會留下糾紛的隱患。”

  安信證券的報告認為,相較於現行規定,《專屬條款》不僅將電池、電機、電控悉數納入保險責任,還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設備,以及車輛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全過程,給予了新能源汽車車主最大的保障。除此之外,新規剔除了不適用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動機涉水險等條款,而新增了電網故障、充電樁損失等6款專屬附加險,相比傳統條款中的附加險精簡了近一半。新規出臺將一定程度緩解和解決新能源汽車保險公司難承保以及車主使用的擔心問題,短期來看,由於新能源車險的歷史數據及可參考經驗較少,險企在產品開發、費率厘定、銷售及風控等方面確實存在一定困難,隨著《專屬條款》正式出臺以及保險費率下一步推出,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有望加速推出。

  隨著政策鼓勵和技術的不斷成熟,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佔比還將迅速提昇,新能源車險將逐漸成為車險中的重要細分領域。業界認為,保險公司在新能源車險出臺的趨勢下,將開啟全新的賽道,迎來新的市場發展格局。

  長江證券分析師周晶晶估算,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費規模約為170億元,主要集中於一線城市。因此,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的推出,短期將主要利好一線城市車險,後續可能推出的專屬費率將利好深耕一線城市、大量承保新能源汽車的險企。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傳統燃油車保險已經進入了行業虧損周期,新能源車險無疑成為新的增量市場,但挑戰也有不少,新能源汽車技術還在不斷迭代昇級,新能源車險的條款也需要與之同步完善,除了應對這些變化,險企還要結合新能源汽車的實際場景、實際用途,從新能源車險的數據、定價、承保、理賠到客戶服務等要形成一套綜合性解決方案,這考驗各家保險公司的能力。

  劉欣琦表示:“從當前新能源汽車的承保情況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出險率普遍高於燃油車,因此大規模承保新能源汽車將推昇保險公司的賠付率。所以,注重經營自有渠道、壓降車險費用率的大型險企更有可能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承保盈利,有利於提昇市場份額。”

  華創證券分析師張徑煒認為,當前新能源車險經驗數據積累還較少,各公司整體經營風險相對較大。行業條款及費率准則的制定和出臺聚集了全行業的數據和建議,這為各公司經營新能源車險提供了經營標准。

  由於新能源汽車的特性和風險點與傳統燃油車完全不同,因此保障內涵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目前,新能源車險費率規定尚未出臺,當前新能源汽車費率計算參考傳統商車險費率。由於出險率較高等原因,新能源車險整體保費較傳統燃油車險高。業界預計,在根據新能源汽車特性而制定的專屬費率出臺後,費率或將下降。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