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睡卡』銷戶門檻不一 儲戶希望銀行主動告知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證券日報 作者:彭妍 編輯:郭小琳 2021-03-11 09:15:26

內容提要: 隨著移動支付的興起,人們出門購物幾乎不用再揣著銀行卡了,只需帶上一部手機,就可以代替現金支付。因此,不少銀行卡被『打入冷宮』不再使用,時間長了逐漸變成了『沈睡』賬戶。

  隨著移動支付的興起,人們出門購物幾乎不用再揣著銀行卡了,只需帶上一部手機,就可以代替現金支付。因此,不少銀行卡被“打入冷宮”不再使用,時間長了逐漸變成了“沈睡”賬戶。

  近期,銀行對個人賬戶的管理力度不斷加大,多家銀行陸續發出通知稱,要將不符合規范的“睡眠賬戶”“超量賬戶”進行清理。從清理范圍和清理時間來看,各家銀行的標准不一。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雖然銀行已開始對“睡眠賬戶”“沈睡卡”進行清理,但很多儲戶卻對銀行的這類行動並不知情,“望銀行主動告知,以免造成影響”。

  銀行清理“睡眠賬戶”標准不一

  各家銀行對“睡眠賬戶”定義的標准以及具體的清理規定有所不同。例如,一家國有大行規定,連續三年以上(含三年)未發生存現、取現、轉賬等主動交易,賬戶餘額為0,且無信用卡約定還款、個人貸款還款等簽約關系的借記卡、准貸記卡、活期存折賬戶,銀行將進行銷戶清理。另一家銀行對“睡眠賬戶”進行清理的條件是,連續兩年(含)以上未發生任何非結息交易的個人結算賬戶以及賬戶餘額低於10元人民幣(含)以下。

  在處理方式上,有的銀行對“睡眠賬戶”直接銷戶,有的銀行則對“睡眠賬戶”限制權限。一家國有行的客戶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沒有自動銷卡。一般都是2年以上沒有交易,纔轉成“睡眠賬戶”,我們不會主動清戶。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表示,對於長時間沒有交易或賬戶存款餘額為零的銀行卡,我們只是限制權限。半年無交易的,暫停其非櫃面業務,但可以在櫃臺再次開通。

  在走訪中,多數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按照有關規定,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裡面只能有一張I類卡,多餘的卡會產生小額賬戶管理費及年費。同時,不用的銀行卡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還會帶來不必要的風險。所以,建議儲戶將長期不用的銀行卡注銷掉。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根據各大銀行的公告內容來看,銀行對“睡眠賬戶”的清理會有一個緩衝期,自公告之日起到開始清理之日這段時間,儲戶可以通過ATM、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等方式向長期不使用的銀行卡轉賬或取現,這樣就不會被系統認定為“睡眠賬戶”了。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銀行都已支持異地網點注銷銀行卡,但前提是沒有特殊簽約,有簽約過的賬戶需要先解除綁定,纔可以銷戶。

  對於儲戶來說,銀行的銷卡行動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呢?對此,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儲戶。個別儲戶表示,清理“睡眠賬戶”對我們沒有太大影響,畢竟清理的都是一些閑置的銀行卡。

  但大多數儲戶表示,對於銀行將不符合規范的銀行卡進行清理一事並不清楚,也沒收到銀行相關信息的通知。很多儲戶抱怨稱:“銀行應該主動告知客戶,要不然,銀行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注銷或限制使用後,將帶來很大的不便。”

  “斷卡”有助於防范金融風險

  近年來,隨著監管不斷趨嚴,銀行對“睡眠賬戶”的清理也早就開始。2016年,央行規定,同一個客戶在同一銀行只能開立一個I類賬戶的銀行卡。隨後,多家銀行開始對多出來的銀行卡進行銷戶清理。

  為了切實加強銀行賬戶實名制管理,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2019年,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2020年10月,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全國“斷卡”行動部署會召開,監管部門提出,要打擊、整治、懲戒多管齊下,堅決打贏“斷卡”行動攻堅戰。

  小花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打擊犯罪的監管工作重點逐漸從事後懲治轉移到事中監測,前置了各項風險防范流程,電信詐騙、跨境賭博等犯罪行為均離不開資金流,包括賬戶體系與支付,因此,銀行賬戶、支付環節等逐步成為監管關注的工作重點。部分睡眠賬戶主要存在的風險問題是被非法利用。對個人用戶來說,清理“睡眠賬戶”,有助於防范個人風險,避免自身賬戶被不法分子利用,卷入不必要的麻煩。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