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補血』 銀行也是拼盡全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劉子安 編輯:徐林軒 2020-10-14 13:03:00

  天津北方網訊:近期,多家商業銀行開啟了“補血”模式——全力補充資本,提昇資本充足率。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年初疫情發生後,銀行業信貸投放力度大,資本消耗快,資本充足率下滑;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應對今後更高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各家銀行未雨綢繆。

  千億級融資

  在9月14日剛剛發行了65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後,建設銀行9月23日又拋出了發行160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的計劃。

  疫情發生以來,各家銀行推出一系列措施讓利實體經濟,貸款利率下行、減費讓利、加速撥備計提等因素致使銀行業盈利承壓,資本充足率有所下降。截至今年6月底,建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6.62%,較2019年年底下降90個基點。

  因此,為保證資本充足率處於較高水平,建設銀行使用二級資本工具進行資本補充勢在必行。當然,目前二級資本工具發行利率較低,是銀行補充資本的絕佳時間窗口。建設銀行9月14日已經發行的650億元二級資本債品種為10年期固定利率債券,在第5年末附有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票面利率為4.20%。建設銀行在2019年發行的同期限同類型二級資本債利率為4.86%。在當前較低利率環境下發行二級資本工具,不但可以補充資本,還可以適當降低負債利率。

  除建設銀行外,包括其他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甚至是互聯網銀行也都有資本補充計劃,主要工具就是二級資本債券在內的二級資本補充工具和可以補充一級資本的永續債。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在剛剛過去的9月15家銀行共發行二級資本債17只,規模為2625億元。而今年前8個月,銀行二級資本債共計發行35只,規模為2635.8億元。9月二級資本債的發行規模已經逼近今年前8個月,考慮到9月發行數量不足今年前8個月的一半,這意味著9月單只二級資本債的發行規模是今年前8個月單只發行規模的兩倍。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大型銀行積極發債,中國銀行的兩只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分別為150億元和600億元,工商銀行發行600億元,建設銀行650億元,浦發銀行兩只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分別為100億元和300億元。未來,建設銀行1600億元二級資本債還在路上。

  除了能夠補充二級資本的債權外,還有銀行將補充資本的目標投向可以補充一級資本的永續債。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今年9月共有9家銀行發行了9只永續債,發行規模為832億元,為全年第三高。截至三季度末,銀行永續債發行數量年內達到30只,發行規模合計達4613億元;發行數量達到2019年同期10只的三倍。

  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7%,較一季度末下降0.41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61%,較一季度末下降0.3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21%,較一季度末下降0.31個百分點。因此,各類商業銀行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補充資本需求。

  TLAC來了

  在補充資本的大軍中,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是最為積極的,這與新的考核辦法不無關系。

  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就《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以下稱《辦法》)。為了有效解決“大而不能倒”問題,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於2015年11月批准了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提交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條款》,正式明確了總損失吸收能力的國際統一標准。

  根據《辦法》,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是指,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進入處置階段時,可以通過減記或轉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損失的資本和債務工具的總和。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處置實體應當按照《辦法》規定持有充足的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

  我國符合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4家銀行。《辦法》提出,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風險加權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於16%;自2028年1月1日起不得低於18%。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於6%,自2028年1月1日起不得低於6.75%。

  TLAC風險加權比例要求類似於資本充足率,只不過分子稍有變化。一般情況下,TLAC風險加權比例=資本充足率-儲備資本(2.5%)-系統重要性附加(1.5%)。

  截至今年6月底,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分別為16.00%、16.62%、16.42%、15.42%,這距離TLAC要求都有4%左右的缺口。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將有不斷補充資本的需求。

  2011年以來,FSB每年公布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在28家至30家之間,我國四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分別在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先後被納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

  未來幾年,可能還會有國內的銀行被納入到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的監管框架,各項指標整體排名位於四大行之後的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最被看好。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