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量價』齊跌 部分銀行一度停售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證券日報 作者: 編輯:郭小琳 2020-07-31 09:11:00

內容提要:作為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替代產品,結構性存款產品一度呈現發行『井噴』態勢。但在監管層數次出手規范後,曾經備受青睞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難以再現過往『攬儲利器』的風光。

  作為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替代產品,結構性存款產品一度呈現發行“井噴”態勢。但在監管層數次出手規范後,曾經備受青睞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難以再現過往“攬儲利器”的風光。

  央行數據顯示,6月份結構性存款規模顯著下降,收益率也呈下降趨勢。截至6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10.83萬億元,較5月末的11.84萬億元減少超過1萬億元。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後了解到,各家銀行結構性存款發行規模及收益率均有所下降。

  交通銀行研究員、西澤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鄧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結構性存款發行規模以及收益率下降是必然趨勢,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利率市場化加速,貸款LPR利率下行後,存貸款利差倒掛,加劇商業銀行存款資金的成本,在調整貸款利率基礎上,存款利率必須進一步下調,否則商業銀行的經營將面臨高昂的成本。其次,宏觀經濟下行趨勢與新冠病毒疫情衝擊疊加,未來的經濟充滿不確定性,資產價格明顯下降,結構性存款利率必然受到較大影響。最後,資管新規細則進一步落地,監管部門加大對套利性結構性存款的檢查力度,商業銀行的某些高收益率結構性存款必然遭遇監管處罰,引導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下降將是監管主要方向,這也是打擊資金空轉的有力措施之一。

  6月份餘額環比減少萬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對近幾年央行數據梳理後發現,2018年8月份、9月份以及2019年1月份,中資全國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含個人、單位)規模曾先後三次衝破10萬億元大關,並在2019年2月份首次超過11萬億元,達到112259.60億元的峰值。

  繼2019年監管層多次發文規范後,結構性存款規模增長有所放緩。2019年12月末,結構性存款規模為9.6萬億元,跌至10萬億元之下。但2020年以來,北京地區部分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規模一度出現增量、增速“雙高”現象,加劇了存款市場的非理性競爭。為防范該業務產生的各類風險,6月12日,北京銀保監局下發《關於結構性存款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要求年內結構性存款業務增長過快的轄內銀行,切實采取有力措施,逐月壓降本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在2020年末將總量控制在監管政策要求的范圍之內。

  隨著監管部門加大整治力度,6月份結構性存款規模顯著下降。最新央行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10.83萬億元,較5月末的11.84萬億元減少超過1萬億元。其中,中小型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減少7740.5億元,大型銀行減少2368.7億元。

  央行數據還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全國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環比分別增加11945.47億元、234.89億元、8512.08億元、4719.5億元,但最近兩個月卻出現大幅下滑,5月份、6月份分別下降3009.61億元、10109.2億元。

  發行規模與預期收益率“雙降

  近期,《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後發現,結構性存款市場有明顯降溫跡象,各家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呈現“量價齊跌”局面,甚至部分銀行已經停售結構性存款。

  多家銀行理財經理表示,近期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數量越來越少,雖然購買的投資者不多,但部分產品的發行額度仍比較緊張。

  以某國有大行為例,該銀行的理財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由於結構性存款規模受限,近期我行沒有發行結構性存款產品,至於何時發行,我們也不是很清楚。而且,最近購買的人也比較少。”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已收到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要求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在今年年底前逐步壓降至年初規模的三分之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銀行曾一度停售結構性存款產品。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6月中下旬接到上級通知,結構性存款產品曾停止銷售。“7月份已經恢復發行結構性存款,但產品發行的數量和收益均有所下降。”

  結構性存款產品除了發行量在減少之外,收益率也在持續下降,多家銀行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最高收益率已下調至3%左右。例如,一家股份制銀行“掛鉤匯率三層區間”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最高預期收益率已從3%之上降至2%左右。

  “我行目前2年期以上的結構性存款利率,與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差不多,最高利率可達3%以上。”據某國有大行理財經理介紹,3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為3.85%,而且是固定收益;但結構性存款產品是區間收益,收益是不確定性的。“目前定期存款產品和保險產品已成為保本型理財產品最好的替代品,比較受大家歡迎。”

  普益標准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7月份,結構性存款產品發行量為1020只,較上個月減少715只。其中,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61%,環比下跌0.08個百分點。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6月份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147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93%,環比下降61個基點(BP),國有銀行相關產品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要低於股份制銀行,結構性存款到期收益率整體呈現小幅下降趨勢。

  《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隨著監管趨嚴,近期各家銀行正在銷售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設計也越來越規范,部分銀行已將此前的“兩層”結構設計向“三層”結構設計轉變。

  一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以往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通常有兩層收益結構,且浮動收益率的波動區間設計得較窄,為投資者實現預期收益率提供一個“定心丸”,但現在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幾乎都是設置三檔收益率或寬幅收益區間,不確定性風險更大了。

  下半年規模仍將持續壓降

  普益標准研究員楊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6月份結構性存款產品量價齊跌,主要是監管政策初步顯現的效果。監管目標在於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有效疏通利率傳導機制,約束年初以來部分企業利用短債、貸款、票據貼現和結構性存款進行套利的現象。3月初,監管部門下發《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從價格上對結構性存款進行約束;6月份,又對部分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從量上進行限制,要求壓縮增長過快的結構性存款規模,力爭在9月底將規模降至年初水平、在年底前降至年初規模的三分之二。此外,結構性存款利率下降,也受到市場因素影響。今年以來,資金面持續寬松,市場利率整體走低,也限制了結構性存款利率的上行。

  在楊超看來,結構性存款受監管政策的影響較大。在強監管環境下,預計下半年結構性存款規模將持續壓降,直到符合監管目標,結構性存款利率也仍有下行空間。

  鄧宇表示,結構性存款利率下行後,淨值類產品受到普遍歡迎,包括結構性理財、股票型基金以及大量淨值化產品開始取代結構性存款,成為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從趨勢來看,國內資本市場也面臨較多市場機會,包括資本市場改革加速、科創板和新三板精選層的推進,預計權益性資產也將成為主流配置之一。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劉銀平也認為,結構性存款市場受監管政策影響較大,預計下半年結構性存款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規模持續壓降。另外,股份制銀行大額存單的發行佔比較大,受到的影響也較大。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