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來運:疫情衝擊不改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大勢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編輯:徐林軒 2020-03-23 16:39:3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汪哲平

  核心閱讀

  ■從主要指標變化的性質及走勢看,疫情衝擊是短期的、總體可控的,而且部分影響反映了抗擊疫情需要付出的代價,無需放大其負面影響。

  ■1—2月份主要指標佔全年總量較小,後期彌補損失的機會較大。通常下半年經濟總量佔全年55%,上半年佔45%,其中一季度僅佔20%左右。只要二季度後經濟加快恢復,我們有機會彌補1—2月份的經濟損失。

  ■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約1.5萬億元,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結束後逐步釋放,出現消費回補甚至報復性反彈。

  ■此次疫情暴發正值春節期間,總的看對需求的影響大於供給,對服務業的影響大於工業,對生產能力影響不大。線上消費和智能經濟爆發式增長,對衝了部分負面影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2月份國內生產需求下降,就業物價壓力上昇。如何看待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形勢和後期走勢?這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雖然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受到較大影響,但疫情衝擊不改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經過這次風雨洗禮,我國經濟轉型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勢頭將更為明顯和強勁。

  疫情影響是短期的、總體可控的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13%,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出口分別下降24.5%、20.5%和15.9%,調查失業率突破6%,物價指數繼續在5%以上高位運行。同時,疫情加大了金融市場波動,2月份PMI指數(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只有35.7%。可以說這次疫情衝擊的廣度和深度是超預期的,但從主要指標變化的性質及走勢看,疫情衝擊是短期的、總體可控的,而且部分影響反映了抗擊疫情需要付出的代價,無需放大其負面影響。

  一是1—2月份主要指標佔全年總量較小,後期彌補損失的機會較大。春節在1、2月份,春節前後約有20天企業生產活躍度不高,加上部分寒冷地區不易施工,導致1—2月份農業、工業、投資、貿易等主要指標佔全年比重較小。從生產看,一季度農業生產活動主要體現在畜牧業和蔬菜生產上,農業增加值佔全年的比重不足13%,1—2月份佔比更小;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全年比重約14%。從需求看,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佔全年比重不足9%;出口佔比約14%。通常下半年經濟總量佔全年55%,上半年佔45%,其中一季度僅佔20%左右。只要二季度後經濟加快恢復,我們有機會彌補1—2月份的經濟損失。

  二是經濟規模依然可觀,自我修復能力強。1—2月份,經濟雖然受到了較大衝擊,但生產能力未受到影響,多年積累的物質基礎雄厚,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依然明顯。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1.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3萬億元。為做好疫情防控,防護物資生產能力迅速擴張,在短時間內滿足了快速攀昇的應急需求,顯示出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供給能力、適應能力和修復能力,發展韌性較強。1—2月份,口罩、酒精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7.5%和15.6%。

  三是農業生產受影響較小,農產品供給基本穩定。目前小麥播種面積和苗情基本穩定,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供應較為充足。據調查,2月底冬小麥主產區一、二類苗佔比同比提高近3個百分點;蔬菜種植面積擴大。生豬生產有所恢復。1月份,全國生豬大縣合計出欄生豬2406萬頭,環比增長18.9%;1月末,能繁母豬存欄1774萬頭,增長3.9%。即使在疫情較嚴重地區,人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也是有保障的。

  四是部分消費被延遲或抑制,疫情過後有可能出現補償性增長。通常1—2月份是消費旺季,這次疫情對服務業和消費的衝擊較大。保守估算,1—2月份,受疫情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減少超1.5萬億元,旅游、住宿、交通、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減少超過1萬億元。有些商品和服務消費如餐飲、交通出行等具有季節性,難以回補。而汽車、服裝、金銀珠寶、日用品類等商品消費以及一些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需求只是被暫時抑制或凍結,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約1.5萬億元,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結束後逐步釋放,出現消費回補甚至報復性反彈。

  五是部分行業加快了去庫存步伐,為以後發展騰挪出了空間。這次疫情衝擊了我國產業鏈,影響了經濟循環暢通,部分產業或企業庫存積壓,如鋼鐵、汽車等。也有些行業因疫情防控或復工復產需要而加快了去庫存步伐,如醫藥、防疫消毒用品以及部分紡織、化工原材料等。隨著企業加快復工復產,一些行業將加快去庫存,另一些行業會加快補庫存,進而推動企業生產反彈。

  疫情衝擊不改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國防控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已經走出最困難、最艱巨的階段,企業復工復產積極有序推進,經濟運行加快回歸常態,疫情衝擊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一是疫情沒有傷及“筋骨”,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此次疫情暴發正值春節期間,總的看對需求的影響大於供給,對服務業的影響大於工業,對生產能力影響不大。尤其是我國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組織生產出抗疫所需的大量醫療防護物品,充分展示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生產能力。我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多年來積累了強大的生產能力,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關鍵的支橕作用。無論是醫療防護物資,還是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水電燃氣等綜合保障,乃至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如鋼鐵、化工、交通等,在過去兩個月都在不停地運轉。1—2月份,乙烯、粗鋼、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分別增長5.6%、3.1%和2.2%。服務業中的金融業也表現突出,不僅扛住了疫情的衝擊,而且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穩定了社會預期。1—2月份,金融業生產指數逆勢增長4.5%。與此同時,復工復產紮實推進,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彰顯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國家統計局快速調查顯示,截至2月29日,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比一周前提高19.8個百分點。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工率比一周前提高12.5個百分點。交通物流快速恢復。3月2日,全國快遞業務量比一周前增長18.7%;保障大宗物資的整車公路運輸流量為上年同期的61%,比一周前提高19.8個百分點;全國鐵路裝車已恢復至節前正常水平。市場銷售逐步加快。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月份第一周乘用車日均零售僅811輛,第四周已恢復至1.6萬輛。

  二是新經濟新動能較快成長,轉型昇級步伐不停。雖然疫情對傳統消費和產業造成了較大衝擊,但壓力之下也蘊含巨大潛力和機遇,線上消費和智能經濟爆發式增長,對衝了部分負面影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1—2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同比增長3%;2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27.7億件,同比增長0.2%。一些產品逆勢增長,生鮮電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新模式新服務快速擴張。1—2月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3.8%;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半導體分立器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9.7%、45.1%和31.4%。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制造、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潛力和良好發展勢頭。

  三是外資外貿好於預期,彰顯強大國內市場吸引力。在世界經濟放緩、貿易保護加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況下,我國貿易增速下降並不意外,但1—2月份實際運行情況要比預期的好。1—2月份,外貿進出口下降9.6%,明顯好於世界平均水平,並且隨著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外貿業務也在好轉。據海關數據監測情況,2月份外貿進出口值逐旬提昇、企業申報報關單量逐旬遞增。外貿結構繼續優化。1—2月份,一般貿易進出口額佔全部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0.6%,較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增長。1—2月份,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8%。2月末,外匯儲備餘額31067億美元,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四是補短板強弱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較高的政策舉措。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突出民生支出和減稅降費。1—2月份,衛生健康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節能環保支出分別增長22.7%、2.5%和3.4%。階段性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助力小微企業解懮紓困。初步估算,各項階段性減免政策舉措預計可減輕企業負擔8000億元以上。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金融機構實施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定向降准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支持疫情防控物資保供、農業和企業復工復產。這些政策舉措陸續落地見效,既有利於大幅緩解企業經營困難,又有利於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五是疫情防控斗爭凸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堅定了改革發展信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步調一致,采取最全面、最徹底、最嚴格的防疫舉措,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有力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控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疫情防控斗爭也凝聚起中華兒女強大戰斗力,堅定了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信心。我國為遏制疫情采取的舉措和取得的積極成效,也獲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贊譽。我國在繼續做好本國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加強溝通協調,同世界各國開展抗疫經驗分享和交流,向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專家團隊,向國際社會提供藥品等防疫物資援助,同國際社會加強科技合作,助力全球抗疫斗爭,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中國力量與中國擔當。

  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疫情正在全球多點暴發,世界經濟前景堪懮,國內受疫情影響,經濟增長就業壓力上昇、企業效益下滑、居民收入增長難度加大,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任務艱巨繁重。下一步,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狠抓現有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的基礎上,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防止階段性影響轉變為趨勢性變化,把穩定經濟運行和激發內生動力、促進轉型昇級結合起來,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繼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工作,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但湖北和武漢防控工作任務依然艱巨繁重,特別是國際疫情快速蔓延帶來的輸入性風險增加,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兩手抓”。一方面毫不放松疫情防控工作,以精准有力的措施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另一方面分區分級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

  二是著力穩定就業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穩固市場主體的基本盤。要通過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職業培訓補貼等多種渠道,支持企業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增加靈活就業崗位,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和研究生擴招。加快推進“放管服”、“互聯網+”等改革,為各類創業就業提供便利。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穩就業的關鍵。這次疫情衝擊中,中小微企業受損較重,亟須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

  三是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穩定外貿外資和產業鏈。疫情在全球蔓延,對世界經濟和我國發展影響是深遠的,必須從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的戰略高度看待和謀劃應對之策。要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放寬外資准入限制,擴大金融等服務業對外開放。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抓好標志性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有序推動外貿龍頭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四是按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應居民消費昇級和產業昇級新趨勢,加快釋放線上消費等新興消費潛力,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聚焦短板領域增加有效投資,提昇供給質量和產業鏈水平。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

  五是切實保障基本民生。要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和畜牧業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和供應。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執行好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做好社會救助幫扶,兜牢民生底線。

  (作者為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