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VS銀保理財傻傻分不清 概念別被偷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暢帥帥 編輯:袁文瑞 2019-02-18 09:13:14

內容提要:有業內人士指出,銀保理財產品本質上就是一種保險,只是放在銀行代銷,就稱作銀保理財。做投資理財必然要自己先對產品有一定了解,切忌盲目聽從他人建議。

  “銀保理財、銀行理財,傻傻分不清楚。”春節期間訪親探友,《國際金融報》記者在閑談間發現,多數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們普遍將二者混為一談。

  有業內人士指出,銀保理財產品本質上就是一種保險,只是放在銀行代銷,就稱作銀保理財。做投資理財必然要自己先對產品有一定了解,切忌盲目聽從他人建議。

  偷換概念

  一位50多歲的劉阿姨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其年前曾買過一款5年期的銀行保本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最高能達到4.6%以上。

  不過,據記者了解,目前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在2.8%至3.4%左右,且銀行理財最長封閉期也僅為365至447天上下。劉阿姨究竟購買的是何種產品?

  在記者詳細追問之下,纔發現此產品其實是一款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拿回家的合同實際是一張保單。

  “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哪懂什麼理財產品的類型及投向。”劉阿姨稱,當初原是去銀行辦理存款業務的,中途被銀行客戶經理“截和”了。

  “當時該客戶經理說這款產品和存款一樣,保本且利息還比存款高,就動心了。”劉阿姨表示,買此產品時,並不知道這是一款‘銀保產品’,當時購買主要也是信任銀行,“銀行又跑不了,再說小城市人少,人情關系也比較重,很多人平時來往都認識。當時給我推薦產品的客戶經理算是熟人,多少也會考慮人情問題。”

  當被問及在購買前是否有被明確解釋過產品的具體信息及風險時,劉阿姨表示,“小城市的銀行銷售員很少有專業人士,有些還是銀行的編外人員,且即使解釋我們也聽不懂,購買合同拿回家後也沒仔細讀過。”

  利益驅使

  為何銀行熱推“銀保理財”?

  對此,某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銀行銷售人員普遍是有保險銷售任務考核的。同時,銷售保險、黃金等產品的提成收入相對要比銀行理財高。”

  據記者了解,銀行客戶經理的考核很大程度依賴於其產品的銷售量,甚至銷售業績可以佔工資比例的30%至50%左右,且其中保險產品的銷售提成比例最高,而銀行理財卻提成甚微,甚至沒有提成。

  不過,融360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銀保產品’實際上是放在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雖說普遍‘銀保理財’較‘銀行理財’承諾的收益高,但收益的波動性很大,收益達標率要低於銀行理財。並且,銀保理財的投資期限普遍較長,如到期之前提前取出相當於退保,手續費會非常高,還會有虧損的可能性。”

  王叔叔也曾有過“存款變保單”的遭遇。據王叔叔稱,其早前在當地農行買過一款五年期的理財產品,但到期後的收益金額與銀行推介時告知的數字差了5000元。

  “當初購買時,工作人員稱這是個類存款產品,且比存款收益高,沒風險。”王叔叔告訴記者,折算後發現這款產品的利率竟比同期的定期存款還低,僅2%不到。後來從保險機構得到的答復是由於近幾年保險公司業績虧損影響了此產品收益。

  王叔叔稱,後來很多投資者去保險機構“鬧”,保險機構又悄悄把差額還給了大家。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指出,投資者在面對銀行員工推薦“高收益”產品時要保持理性,充分了解產品信息後再作決定,有必要時可以自行錄音保留證據。

  該人士坦言,“銀保理財”投資期限較長,即使到期後兌付出現問題,很可能當時的銀行銷售人員早已離職或調任,消費者也很難追究到個人。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