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鏡:這位傳奇老人走了 生前與李嘉誠齊名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志 作者:李艷艷 編輯:徐林軒 2018-07-09 09:34:15

內容提要:他是福建融僑集團的締造者,也是印尼『林氏集團』兩大股東之一。

  融僑集團官網7月4日發布訃告稱,著名僑領、著名華人企業家、融僑集團創始人林文鏡於7月2日晚間去世,享年91歲。

  一代閩商離世,莫不令人惋惜。林文鏡祖籍福建福清,為福建融僑集團的締造者,也是印尼“林氏集團”兩大股東之一。集團擁有世界最大的水泥廠和面粉廠,福州和重慶的項目開發也讓他在房地產領域獨樹一幟。他與李嘉誠齊名,福耀曹德旺也親切地稱他為“大哥”。

  有媒體報道稱,這位印尼僑領,在印尼是“和總統吃飯級”的人物。但他未止步於聲名。二十多年前,為了改變家鄉福清的貧困狀況,他先後拒絕了國內條件優厚的投資邀請,在家鄉連續發起三個“五年計劃”。他徒步500裡實地考察並發現江陰港口的事跡至今為人稱道,並以此造就了吞吐量近150萬標箱的“福州新港”。也即,有人送給他一個稱號:“福清主義者”。

  林文鏡自幼漂泊出國打工的窮小子,59歲時歸國創業。他帶著沈甸甸的財富、謀篇布局的遠見與愛國的赤子之心訴說衷腸,面臨的卻是世人不解、漠視或嘲笑的眼神。他擁有天生的閩商特質,頭腦機敏,崇尚開拓,愛拼纔會贏,卻又在處理與政府部門、海外僑商的合作關系時極具克制與包容,在處理集團是否上市的問題上同樣保持謹慎。

  近些年甚少露面的林文鏡,在79歲高齡時參加了東南衛視的一檔視頻節目,當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再度提及。面對在場嘉賓關於實施過程是否順利的質疑,老人一臉凝重,稍帶怒氣。“我不想要求你們給我同情的淚,因為這個淚已經吞到我的肚子裡去了。”

  更多時候,他在外界眼中已經形成標簽,他被當做福建人家喻戶曉的慈善家,在華人世界裡的分量舉足輕重。“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是不能置家鄉貧窮落後於不顧,否則就是失職,就是人生的失敗。”這是林文鏡對自己的要求。興建工業區、引進外商投資、建設新城、開闢江陰港……當無數“天方夜譚”的想法逐一實現,他又重新站在了高臺之上。

  “大哥”發跡南洋

  林文鏡不喜歡被稱作“先生”,尤其是“老先生”,他希望所有人都喊他“大哥”。福清人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他們有個稱號就叫“福清哥”。而林文鏡的解釋是,自己的思路並不老。他不止在一個場合強調,“我的思想和開明程度不比年輕人差。因為我天天在訓練我的頭腦,天天在操心。”

  1928年,林文鏡出生於福建省福清縣溪頭村。年幼時,四戶人家住在一個大院兒裡,而林文鏡家擠在一個角落的小房間,屋裡窄得只夠放下一張床。那個年代的福建沿海貧瘠落後,本地人大都出海謀生。1936年,8歲的林文鏡隨母親離家,來到印尼跟隨父親做生意。17歲那年,父親去世,還未成年的他承擔起養家重擔。

  林文鏡的身體素質很好。從跑單幫開始,他憑借強壯的體魄和拼勁兒闖入商海。到上世紀60年代末,林文鏡先後開辦了20多家企業,涉及食品業、紡織業、水泥業、地產業、采礦業、航運業,比後來的華人首富李嘉誠發跡還早。“聰明的學生要跳級,就要有技巧。我的家鄉很窮,我就不能按部就班。”1965年左右,他成立華仁誼有限公司。

  後來,他與父親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林氏財團,創辦了當時世界第一的INDOCEMENT水泥廠和INDOFOOD面粉廠,擁有自己的礦山和船隊,成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79歲的林文鏡在回顧生平時說,“從20歲到40歲,是我到社會的學習之年。社會大學就是無所不學。從40歲到60歲,我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我很清楚,我對經商、搞企業、賺錢,很有學問。”

  成名於商海後,林文鏡開始接濟家鄉。1953年,他跟隨華僑體育代表團回國比賽時,被家鄉的落後場景所觸動。隨後,他將記憶中所有與自己沾親帶故的名字和通訊地址整理造冊,年年給他們寄錢捐物,還出錢為村裡建電站。從1958年捐資為家鄉建小學,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捐資辦敬老院、醫院,八十年代的元洪路直至融僑大飯店、融僑電話發展基金、元洪師范、閩江調水工程、元洪碼頭、福清國際商展中心,他和家鄉的“輸血”故事自此持續。

  1985年,57歲的林文鏡回到福清探親。在走家串戶中,他從一位遠房伯伯那兒得知,全福清就兩個工廠,坐吃山空。這些話驚醒了林文鏡。他意識到,捐助富不了鄉親。怎麼辦呢?

  回國“再創業”:改變家鄉

  兩年後,林文鏡率東南亞工商考察團回故鄉考察,他決定放下當時在印尼如日中天的事業,回國創業。“那是個巨大的挑戰。”林文鏡直面現實。1986年,福清工農業總產值只有4.76億人民幣,其中主要以兩水(水稻、水產)為主,工業產值幾乎為零。而且,福清缺淡水,地貧,風大,基礎設施非常薄弱。

  但林文鏡卻在考察中承諾,他要在5年內使福清的工業產值達到5億美元,並創造1萬個工人的就業機會。1987年,林文鏡與福州市簽訂《幫助福清脫貧致富五年計劃》,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與政府簽約無償改造家鄉的華僑。

  “我(1987年)回來的時候,做了最大的一個決心,改變家鄉。”林文鏡覺得,福清華僑在印尼大部分都從事紡織業,只要把印尼紡織業引回福清,開一兩個廠,就可以做到5億美金。但這個雄心勃勃的“五年計劃”在當時備受爭議。用他的話說,“那時候我提出這個問題時,99%的人反對,這是正常的。誰不正常呢?我不正常。”

  據當年參與上述計劃談判的政府部門人士回憶,在福建三級擴乾會議上,林文鏡曾主動要求上臺演講,將自己的願景和設想傳遞給鄉鎮乾部。但臺下的人都覺得荒唐,“林先生是僑領,說大話就讓他說唄。反正能不能做到那是天方夜譚。”同時,林文鏡還打算召集海外的鄉親回來參與五年計劃,但結果不盡如意,他只得去臺灣招商。“他們居然認為我要發瘋。”

  為了實現目標,他決定首先在福清建個三星級大酒店。但這一想法剛出爐即遭反對。那時的星級酒店還是新鮮玩意兒,況且福清本地的招待所都住不滿。孤軍奮戰的林文鏡花了一年時間,終於說服了合作方。此後,他利用其在臺灣良好的人脈關系,自費為福清招商引資。每半個月,他就帶一個團從臺灣過來,林文鏡並向臺商保證,如果由於政策和其他環境等原因,帶來任何損失,將由他負責賠償。

  有了這種承諾,臺商也不再猶豫,大舉入閩。這其中包括現在年產值超過150億的冠捷電子等大型企業。雖然他坦言,在應邀前來的臺商中,大概有百分之一留了下來。但大家都沒想到,五年後,這個目標真的實現了。

  自費建海港,成就“福建新港”

  隨後,林文鏡給自己定下“第二個五年計劃”,即,推動福清實現工業總產值50億美元。當投資的先發優勢淡去後,如何解決沿海城市的物流問題,成為林文鏡的關注點。擺在眼前的問題是,福清沒有港口。這也是不少企業在福清發展遇到的第一只“攔路虎”。

  後來,他自費請人勘探、設計、建設,開掘完成福清歷史上第一個海港——擁有一個3000噸級泊位的下壟港。不到一年,他又投資在元洪投資區建成福清歷史上第一個萬噸級海港——擁有一個3萬噸級面粉專用碼頭的松下港。這兩個港,為福清引來和留住了大量的臺資和外資企業。1992年初,林文鏡計劃再增建一個大型水泥項目。當時供面粉專用的元洪碼頭已不適合再建水泥專用碼頭。於是,他向福清市申請,另選港址新建碼頭。

  林文鏡覺得,福清擁有這麼長的海岸線,一定還會有適合建港的位置。怎麼辦呢?自己去找。他跟時任福清市委書記一路開著車,邊走邊停,摸索了近500裡地,終於在江陰找到建港的好位置。事實上,90年代的江陰類似一個孤島,沒水沒電沒公路,在世人眼裡就是一塊曬鹽的海灘地。1992年到1997年,他出資800萬人民幣做勘測、規劃,自掏100多萬人民幣奔走世界各地,推介江陰半島。

  有了江陰碼頭,林文鏡的第三個計劃“福清工業產值達到500億美元”未來可期。2000年,福清工農業產值已經翻了百倍,總產值超過400億元。其中,與林文鏡有關的產業佔了一半以上,即“墊資”和“入股”。按照他的規劃,2015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500億。2003年,江陰港正式對外開放。2005年10月,福建省政府將江陰港更名為“福州新港”。如今,江陰港已是中國集裝箱吞吐量十大港之一。

  林文鏡說,第一次創業是為了擺脫家庭困境,第二次創業是為了幫助家鄉福清脫貧致富。他把福清從當時的工農業窮縣,蛻變成現代港口工業城市,從根本上改變了福清面貌。當地人稱贊他,“一個人造福了一座城”。在27年的創業過程中,林文鏡融聚華僑力量改變家鄉,創造了“福清模式”和“福清速度”,留下改變地方經濟的驕人業績。他被業內認為是與李嘉誠齊名的“福建傳說”。

  有一個細節。根據公開信息,林文鏡回國後,當時的上海市領導曾力邀其到上海投資興業,還提出可以無償提供一平方公裡的土地,供其開發並享有當地所有的優惠政策。鄰省廣東也開出類似優厚的條件。面對如此誘人商機,經商大半輩子的他當然心動。他說,雖然這些條件十分優厚,但他是福清人,他需要為家鄉建設雪中送碳,而不要去上海、廣東錦上添花。

  穩健的地產王國

  林文鏡一手締造了華僑世界裡的地產王國,在福州和重慶的“造城運動”讓他在房地產開發界聲名俱起。

  他在1989年創建融僑集團,該企業以房地產開發為核心,涉及商業、教育、酒店、物業、醫療、農業、港口開發、工業村等產業領域。目前,融僑已形成以中國大陸為主,涉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及新加坡、印尼、英國等海外城市的全球化布局。在地產主業以外,融僑也在進行多元化布局。目前,融僑初步形成“4+3+1”發展模式。其中:“4”指的是融僑地產的深耕策略,“3”指的是融僑的產業布局面,“1”指的是融僑的精致化社區打造。

  克而瑞高級分析師崔秀程認為,雄厚的財團背景及強大的融資能力讓閩系房企在越發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游刃有餘。融僑集團董事長林文鏡就是印尼著名財團——林氏集團的兩大股東之一,融僑的穩步發展與此背景密切相關。此外,閩商擁有更強的拼搏意識和更為大膽的擴張方式。不過在地產領域,林文鏡並未表現出這一特質。外界眼中的融僑集團被冠以行事低調、力求“穩健”的標簽。在今年之前,融僑幾乎是所有閩系房企中,唯一未尋求上市也未喊出千億目標的企業。

  融僑對資本市場的訴求愈加引發關注。對於上市計劃,融僑高管多次對外表示,沒有時間表。今年初,融僑喊出千億口號,但並未宣布相應的資本拓展計劃。據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融僑分別實現銷售額206億元、362.5億元和56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5%。截至2018年6月底,融僑集團銷售額近400億元。

  在外界眼中,林文鏡堪稱融僑世界的精神教父。在員工眼中,這位耄耋老人更像一位大家長。如今,這家企業已經完成第三代接班人的平穩過渡。在融僑,可以找到很多在公司工作了二十幾年的高管,他們形成了穩定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其中,城市公司也有很多老員工。天津融僑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其遠表示,“很多人願意留下來的重要原因,融僑是一個大家庭。”

  林文鏡生活節儉,淡泊名利。生前,家鄉曾有人建議將其故居修繕並由政府掛牌保護,他不肯。多年來,他的捐款遍布四處,但都找不到以他名字命名的由他捐贈的設施或項目。還有人希望統計林文鏡到底做了多少善事,但卻發現林文鏡根本就沒有“賬本”。至於他究竟為家鄉捐了多少錢,林文鏡的回答很簡單,“哪有兒子孝順母親還要記賬的。”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