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激增:是穿馬甲的高息攬儲搬來的?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證券日報 作者:傅蘇穎 編輯:徐林軒 2018-05-17 09:43:24

  根據央行披露的最新《2018年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達8.8萬億元,僅前三個月新增結構性存款1.84萬億元,已超2017年1.8萬億元的全年新增規模。

  對此,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結構性存款規模激增的背後是資管新規下銀行表內理財向結構性存款轉化的內在需求。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綜合來看,結構性存款激增的原因是復雜的,究其根本主要在兩點上:一是金融脫媒的背景下、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和貨基等產品分流走銀行的儲蓄;二是用來增加負債的銀行理財將被資管新規重新規范,銀行不得不尋求其他方式。

  李奇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目前擴張的趨勢和市場產品來看,是存在以結構性存款為名,但是行高息攬儲之實的“假結構性存款”現象。這些產品背後的本質是銀行提高銀行內部的資產轉移定價,向客戶承諾高利率。

  李奇霖表示,後期對結構性存款的監管可能會從三個方面入手:限制沒有衍生品資質的機構發行結構性存款或者結構性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或結構性理財產品綁定的衍生品是否真實存在,限制表面是結構性存款設計,實質並沒有進行衍生品投資交易的情況;審查結構性存款的行權條件是否是大概率甚至確定性事件,限制行權條件是“確定性事件”的假結構性存款。

  前華夏銀行金融市場部產品經理羅祉琦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假結構性存款”現象跨越了存款業務和理財業務的邊界,與資管新規不允許開展表內保本理財業務的根本精神相違背,有資管新規過渡期內鑽監管空子和套利之嫌。

  最後,武雯認為,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增長將有所回落。預計在目前嚴監管的背景下,結構性存款業務的管理規則將很快落地,在銷售流程、協議文本及投資者風險提示等方面將進一步做出明確指導,“假結構性存款”生存空間將受到擠壓,有利於銀行業進一步打破剛性兌付,同時銀行業負債端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