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展呈差異化 超九成理財產品轉型為淨值型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金融時報 作者:孟揚 編輯:徐林軒 2018-04-16 09:21:00

內容提要:去年年底,央行發布了橫跨各類型金融機構的綱領性文件《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對以往分業監管的資管領域進行了一次重大革新,引導資管業務的發展方向趨於統一。

  超九成銀行理財產品將轉型為淨值型 各類銀行發展呈現差異化

  去年年底,央行發布了橫跨各類型金融機構的綱領性文件《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對以往分業監管的資管領域進行了一次重大革新,引導資管業務的發展方向趨於統一。作為資管行業的“老大哥”,銀行資管條線需對當前業務模式進行重大調整,其中產品淨值化轉型的要求更是凸顯了監管對當前預期收益模式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審慎態度,銀行理財的淨值化轉型已迫在眉睫。

  業內專家表示,產品淨值化轉型對於銀行的主動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計在轉型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各家銀行由於自身管理能力及優質資產供給的差異,將促使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減弱。

  理財市場比拼主動管理能力

  從2017年淨值型產品的發行情況來看,全國性銀行(包含大型銀行及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對行業發展方向更為敏銳,基本都對淨值化產品進行了提前布局,在18家全國性銀行中,有17家已推出淨值型產品;相比較而言,城市商業銀行由於發展方向的不同,推動產品淨值化的力度有明顯差異。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有淨值型理財產品在售的城市商業銀行數量為25家,相對於城商行的總數量佔比偏小;農村金融機構由於理財業務起步相對偏慢,大多數銀行的人纔培養較難跟上行業發展步伐,發行淨值型產品的銀行數量僅為6家。

  “隨著監管要求的明確,未來極大可能有90%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將轉型為淨值型產品。這也迫使銀行需要在調整期內解決淨值型產品發行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如系統建設、估值方式等,但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投資者教育。”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表示。

  從普益標准對市場的觀察及與行業的交流情況來看,銀行理財的客戶多為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且部分客戶的風險厭惡程度相對極端,不僅不能承受資金虧損的情況,甚至對於收益波動也不太接受。因此,在淨值型產品推出之際,銀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投資者教育上,引導投資者逐步適應收益趨於變動的淨值型產品。同時,銀行也需要增強主動管理能力,盡量降低淨值的波幅,與基金類產品形成錯位的客戶定位,避免市場佔有率的下滑。

  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大多數銀行發行的淨值型產品采用“攤餘成本法”對資產進行估值,基本保證了收益的平穩上行表現,但即使是這樣,在收益沒有明顯競爭優勢之時,投資者對於這類新興產品的接受程度仍然較低。

  理財專家認為,在剛性兌付被打破、產品不再保本保收益後,未來理財市場的競爭方式,將會從單純的價格比拼轉變為創新能力及主動管理能力的競爭,無論是大型銀行還是中小型銀行,均應挖掘自身的稟賦優勢,尋找適合自身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銀行開拓淨值型產品仍面臨挑戰

  基於這樣一個必然高速發展但當前“開墾”程度又較低的市場,全國性銀行憑借對市場更為深刻的理解,已在產品淨值化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段距離,但從市場整體反饋來看,全國性銀行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後,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將不僅僅關注產品本身的屬性,也會更多地考慮銀行的聲譽問題。對於頻頻傳出負面新聞的銀行,投資者的信任程度可能會迅速降低,購買理財產品的動力也會隨即減弱,即使相關負面新聞與銀行資管條線並無直接關聯。

  “因此,對於全國性銀行而言,提早實現資管條線子公司化,有利於風險隔離,避免風險事件的連帶效應。從市場表現來看,全國性銀行憑借較大的市場佔有率,在聲譽建設上有明顯優勢,投資者更信賴規模大、整體發展程度高的銀行。但也正是因為全國性銀行規模大、覆蓋區域廣,在整體管理上較難做到面面俱到,部分銀行分支行層面的風險事件頻發也凸顯了該類銀行未來的管理難點。”魏驥遙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而對於區域性銀行來說,轉型的挑戰更大。

  “相對於全國性銀行,大多數區域性銀行在從業人員培養上投入不夠,尤其是對於一線銷售崗位的人員培養不夠充分,致使銷售人員自身對於理財業務的發展及所屬銀行的戰略目標了解得都不夠充分。因此,銷售崗位的員工對產品及未來市場的變化有了充分的認識後,纔能更好地引導投資者進行恰當的投資,從而提昇銀行聲譽,增強客戶粘性。”魏驥遙表示。

  此外,在淨值型產品發行初期,由於整體市場接受程度偏低,轉型進度應循序漸進。發行的淨值型產品數量不應過多,在確定目標客戶群體後,打造一款穩定、高收益、封閉式的明星淨值型產品有利於加快市場的接受程度。

  銀行系淨值型產品符合低風險投資者需求

  對於投資者而言,產品的收益、流動性、風險是否能夠匹配自身需求是決定這類產品是否會受到目標客戶青睞的重要因素。

  從收益角度來看,淨值型產品可能會將部分風險讓渡給投資者,促使此類產品的投資空間更大,整體平均收益表現或將呈現多樣化。“整體而言,隨著剛性兌付被打破,理財投資風險將逐步轉移至投資者身上,銀行投資的空間將更大,產品收益或將有所提昇。”魏驥遙認為。

  從流動性角度來看,淨值型產品仍然分為封閉式及開放式兩種類型,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選擇相應類型的產品。

  從風險角度來看,淨值型產品的風險變化主要體現在其估值方式上。“由於目前監管層對於資管新規中‘公允價值原則’的補充定義仍未出臺,因此,攤餘成本法仍然是主流的估值方法。基於此方法估值的淨值型產品,其淨值波動幅度較小,整體收益較為穩定。不過,從監管層打破剛性兌付的決心來看,很可能會限制銀行通過攤餘成本法達成產品保本保收益的可能。因此,可以預計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模式仍將以穩健為主,整體收益波動不會過大。”魏驥遙如是說。

  從以上三個方向來看,理財專家認為,銀行系淨值型產品仍將保留銀行類理財產品風險偏低、收益相對穩定、流動性選擇多樣化的特點,足夠滿足中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