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存量規模現負增長 回歸受托理財本源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京商報 作者: 編輯:徐林軒 2017-12-01 09:35:00

內容提要:2004年首只銀行理財產品面世以來,我國的資產管理行業就邁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居民理財熱情被迅速激發,到了2016年底,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到29.05萬億元。然而在金融去杠杆的一系列政策調控下,理財產品存量規模出現負增長。來自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8.38萬億元,較去年底的29.05萬億元減少0.67萬億元。

  負增長:同業降溫

  2004年首只銀行理財產品面世以來,我國的資產管理行業就邁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居民理財熱情被迅速激發,到了2016年底,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到29.05萬億元。然而在金融去杠杆的一系列政策調控下,理財產品存量規模出現負增長。來自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8.38萬億元,較去年底的29.05萬億元減少0.67萬億元。

  2017年上半年,銀行業理財市場累計發行理財產品11.92萬只,累計募集資金83.44萬億元。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共有55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8.58萬只;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8.38萬億元,較2017年初減少0.6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35個百分點。上半年發行產品數較2016年上半年提高了22.05%,而募集資金額較2016年上半年減少0.64%。

  銀行理財產品結構以一般個人類產品為主,截至2017年6月底,一般個人類產品存續餘額為13.14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46.3%,佔比近一半;高資產淨值類產品存續餘額為2.13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51%;私人銀行類產品存續餘額為2.01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08%;機構專屬類產品存續餘額為6.48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22.83%。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同業類產品的餘額和佔比均較年初『雙降』。截至6月末,金融同業類產品存續餘額為4.61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16.24%。

  在脫虛向實的政策號召下,理財產品投向實體經濟的比例也在上昇。今年上半年,累計20.93萬億元的理財資金通過配置債券、權益類投資等方式投向了實體經濟,佔理財資金投資各類資產餘額的73.42%,首次超過了70%,增幅為6.51%。

  26個月新高:挽留客戶調高收益

  雖然理財產品存續餘額出現負增長,但在強監管、去杠杆、資金緊平衡等壓力下,銀行紛紛調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來吸引客戶。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屢創新高。

  來自融360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10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3%,比上個月上昇0.02個百分點,創下2015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平均期限為5.2個月。

  今年6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漲幅最大,達到4.56%,環比上昇0.2個百分點。年中考核壓力對於銀行資金的考驗程度可見一斑。

  在理財產品收益率方面,縱觀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等多類理財產品發行主體,城商行給出的收益率較為慷慨。根據普益標准的數據顯示,10月銀行發行的3個月以下、3-6個月、一年期以上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中,城商行產品的年化預期收益率均拔得頭籌,分別為4.91%、5.03%和5.21%。負債端嚴監管和金融脫媒大趨勢,使得城商行等中小銀行面臨著較大的存款壓力和負債成本壓力,因此需要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

  北商研究院解讀加速回歸『受托理財』本源

  嚴監管遏制了資金空轉現象,使理財資金配置加速回流實體經濟。2017年表外理財納入MPA廣義信貸增速進行統一管理,同時在打擊理財空轉的監管環境下,理財產品進行委外的情況有所放緩,理財配置債券規模下降。這一趨勢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環境下恐將延續。

  值得關注的是,11月17日,央行聯合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管局發布《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將資產管理業務定義為『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等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托,對受托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明確了金融機構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並收取相應的管理費用,委托人自擔投資風險並獲得收益;明確指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來自普益標准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保本類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仍然超過5萬億元,該類產品的禁發必將成為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新規的指導意圖將引導銀行理財業務加速回歸『受托理財』本源,保本保收益的『剛性兌付』思維將被打破,並且將會有更多的銀行發行淨值型理財產品,目前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部分城商行已經發力這一領域,但絕大多數的城商行、農商行仍是空白,由於這類中小銀行資產管理業務能力較為落後且普通投資者對這類產品接受程度較低,因此淨值型產品成為主流仍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