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小貸公司從新三板摘牌:業績低迷 融資受限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 編輯:付春英 2017-09-26 09:19:38

  走過高速擴張期的喧囂之後,不少資本開始選擇撤離小貸領域。

  繼今年初前後多家擔保公司從新三板摘牌之後,部分小貸公司(包含農貸等)也從新三板撤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四家小貸公司從新三板完成摘牌,一家目前已經申請摘牌、正處於全國股轉系統受理階段,一家決定減資,另有一家被全國股轉系統實施風險警示。

  目前已經披露2017年中報的40家新三板小貸公司中,超過七成營業收入同比下滑,而淨利潤方面則有半數出現下降。顯然,自2016年5月全國股轉系統對類金融公司掛牌、融資收緊之後,新三板相關公司正面臨壓力。申萬宏源新三板資深高級研究員劉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類金融公司在新三板受限多、無法進行資本運作,又要面對監管、支付掛牌等相關費用,權衡之下選擇終止掛牌未必不是更好的選擇。

  過半小貸公司業績下滑

  據Choice數據統計,目前42家新三板小貸公司中,除ST昌信(831506,OC)、順泰農貸(833639,OC)尚未披露2017年中報之外,其餘40家均已發佈了2017上半年財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此統計發現,新三板40家小貸公司中,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最多的也不過是商匯小貸(833114,OC)的7358.79萬元,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最高的也是商匯小貸的5120.96萬元;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最低的是匯邦小貸(835253,OC)的266.87萬元,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淨利潤最低的日升昌(833446,OC)虧損1218.88萬元。

  今年上半年,上述40家小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合計6.95億元,同比上年同期這40家小貸公司的營業收入總和下降20.5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合計3.965億元,同比下降9.40%;平均員工人數20.1人。

  總體來看,新三板小貸公司業務類型單一、規模小、利潤低。目前掛牌的42家小貸公司註冊資本大多在2億元左右及以下,註冊資本平均值爲2.2億元、中位數爲1.5億元;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平均資產總計爲3.51億元、中位數2.4億元。40家已公佈2017年半年報的小貸公司總體業績更是不盡如人意,平均營業收入僅有1738萬元、平均歸母淨利潤僅有991萬元,而營業收入中位值1225萬元、歸母淨利潤中位值809萬元。

  從成長性方面來看,40家小貸公司中,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實現增長的佔比不到三成,僅有10家同比出現增長,同比增長最快的是濱江科貸(833945,OC)的17.49%;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率方面,也有半數的公司同比下降。

  記者翻閱半年報發現,不少小貸公司表示,業績下滑主要是受經濟增速減緩、行業狀況不景氣、客戶融資的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或主動加強風險控制、調整貸款結構、減少風險客戶貸款等因素,導致貸款規模出現下滑;也有不少公司提到了或主動(爲維護或增加客戶降低貸款利率)、或被動(市場整體貸款利率的下滑)的原因導致的貸款利率下降等造成利息收入減少,最終導致營業收入、淨利潤下滑。

  申萬宏源新三板資深高級研究員劉靖表示,今年本身就是“監管之年”,加上去年全國股轉系統對於類金融公司在新三板市場上掛牌、融資等方面的收緊,包括小貸公司在內的新三板類金融公司都面臨一定的監管壓力和難以大規模擴張的現實。

  部分類金融企業揮別新三板

  一些業績低迷的小貸公司選擇離開了新三板。佳和小貸、三花小貸、中興農貸、通源小貸四家小貸公司已於2016年四季度至今年上半年陸續完成了摘牌。關於摘牌原因,四家小貸公司大同小異,表示是因爲公司經營和發展的需要。

  例如,通源小貸表示終止掛牌原因是“公司經營和發展的戰略調整”,三花小貸更是乾脆打算退出小貸行業、終止了掛牌。三花小貸當時表示“擬申請取消小貸試點變更爲普通類公司,實現公司退出小額貸款行業的轉型發展”,擬退出小貸行業轉變爲投資管理性公司,而公司爲更好地貫徹轉型思路,擬申請股票在全國股轉讓系統終止掛牌。

  泰鑫小貸則決定減資,將註冊資本由2億元減少至1億元。泰鑫小貸表示,受公司所在地嵊州市範圍內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投資變得更加謹慎、資金需求持續下降等影響,使得公司的放款餘額持續下降,公司在正常經營中無需再維持2億元註冊資本。

  昌信農貸的“情節”則更加豐富。由於“公司實際控制人佘昌、陳琦夫婦失聯,公司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銀行賬戶被凍結,公司的公章被公安機關扣押,公司員工已經全部解除勞動關係,公司經營處於停止狀態”、“2016年年度審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等多種原因,隨後被全國股轉系統實施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昌信農貸”變爲“ST昌信”,慘遭ST處理。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今年初至9月22日,Choice數據統計42家小貸公司中有15家從未出現交易,另有7家累計成交額在100萬元以下。而自去年以來一年半多的時間內,新三板掛牌小貸公司基本上未出現定增融資案例。

  劉靖提到,不只是小貸公司、類金融公司,包括其他類型公司在內的新三板摘牌公司數量都明顯增加。而小貸公司在內的類金融公司,在新三板上受限於政策規定無法實現融資功能,擴張股本、擴大經營規模面臨壓力,要面對監管的特殊要求,常規和定期信息披露等又需要公司付出人力物力,掛牌帶來的相關持續督導、審計費用等又是不斷的成本支出。因此,權衡之下,摘牌也是公司的一種正常選擇。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