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類概念股常年交替涌現 警惕公司藉機炒作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 編輯:付春英 2017-09-21 09:10:33

  近幾年,部分上市公司形成了“高送轉”+“減持套現”+“大額預虧”的組合拳,引誘不知情的投資者爲公司股價炒作和不當的“市值管理”買單

  主持人杜雨萌:在金融監管部門多措並舉下,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的強監管已經成爲常態。整體來看,無論是持續推進分行業監管、分類監管,還是刨根問底式的綜合監管,無不彰顯出今年在監管方面愈發嚴格的趨勢。

  聚焦市場監管

  如今的A股市場常年不斷概念股。常規概念股、政策利好概念股、行業概念股以及時效性概念股疊加交替涌現,概念股的頻繁形成顯示出市場資金注重短期炒作,這也爲上市公司炒作提供了“土壤”。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目前A股市場概念股可以分爲四大類,一是常規概念題材,如在年報等定期報告披露季,高送轉概念股、業績預告概念股等;二是政策利好概念題材,如此前的雄安概念股、國企改革概念股等;三是行業概念股,如互聯網金融概念股、人工智能概念股;四是時效性概念題材,如情人節概念股、蘋果概念股等。

  “如此多的概念題材股存在,一方面說明市場資金短視化特點明顯,另一方面短期炒作資金也爲上市公司藉機炒作提供了‘土壤’。”一位國內市值管理研究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改變資金短視化,需要加強行政監管、行業自律以及提高違法成本,尤其需要加強一線監管能力,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加大對“畫餅充飢”式參與概念股炒作上市公司的處罰。

  今年5月份,證監會部署開展了“投資者保護·明規則、識風險”專項宣傳活動,其中第三階段以“謹防違規信披”爲主題,相關案例包括上市公司誇大、渲染業務轉型的影響進行誤導性陳述;上市公司利用“高送轉”題材炒作股價;上市公司業績預告“變臉”誤導投資者決策等。

  證監會希望通過這些案例告訴廣大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應結合宏觀政策、產業狀況和企業實際情況等因素,綜合分析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實準確性,理性判斷其背後的投資價值。

  以“高送轉”概念股爲例,“高送轉”題材股經常受到中小投資者的追捧,但殊不知很多上市公司把“高送轉”異化成炒作題材或者配合大股東或內部人減持的前期步驟。因此這些年部分上市公司形成了“高送轉”+“減持套現”+“大額預虧”的組合拳,引誘不知情的投資者爲公司股價炒作和不當的“市值管理”買單。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目前,爲了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監管部門全面強化“高送轉”一線監管,對於披露“高送轉”預案的公司,按照分類監管、事中監管、刨根問底“三位一體”的監管模式,嚴把信息披露審覈第一關。

  上述人士建議,在各類題材概念股頻現的市場中,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需要警惕上市公司炒作背後的真實目的,投資者需要綜合考慮公司發展戰略、經營業績等,結合市場、行業和公司情況進行冷靜分析,避免盲目跟風。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