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罕見評論站隊BAT:這是一個很不健康的事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企業家 作者:張秋穎 編輯:徐林軒 2017-09-11 09:33:54

內容提要: 過去把用電量作為衡量一個工業社會發展的指標,未來,用雲量也會成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過去把用電量作為衡量一個工業社會發展的指標,未來,用雲量也會成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一方面,國內的BAT 3 家的競爭其實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的包括移動互聯網、新的移動支付、O2O、共享單車等等,這些創新方向上我們反而是遠超歐美的。但另一方面確實是也產生了一些比較不好的競爭,或者是一些創業者無奈地要站隊,接受了這個投資那個就不行了。』

  9月8日下午,在由清華經管學院等主辦的『洞見』論壇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罕見的評論了站隊BAT的問題。

  馬化騰說,『其實我們也很無奈。比如張(首晟)教授(的公司)因為另外一家進來了,所以不讓我們進,所以我們希望你再創另外一個並行的基金,那我們就比較方便進來。我們其實也是被排斥的。』

  『我們國內確實是競爭形成這樣的格局,所以你可以看到,盡管我們看到大街小巷有很多微信支付,但你該知道我們其實並不排斥別人,反之就不是這樣了。』

  這段話來自於論壇的圓桌對話部分,是馬化騰對香港中文大學湯曉鷗教授的回應。

  當時,湯曉鷗說,『有人說創業就是痛並快樂著,我想跟在座的各位說:只有痛,沒有快樂。在國外創業的成功率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做大的概率也就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但在中國,得再減小十倍。你想想,前面有谷歌、Facebook,後面有一群小公司想著怎麼山寨,頭頂還有(BAT)三座大山,這種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實(創業者)已經很難再有機會了,大家其實壓力都是蠻大的,大家很早就去站隊。在國外實際上是沒有這種現象的,不可能說你跟谷歌做點兒事,就不能跟微軟再合作,就不能再跟IBM合作,沒有這樣的道理。在中國基本上就是這樣一種局面。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是很願意跟大家(BAT等)都合作的。』

  輪到馬化騰的時候,他說,其實我們也很無奈。騰訊過去沒有開放之前業界確實對我們意見很大,但其實我們這五六年已經完全大變樣,更開放更生態化的這種思想早已經形成,包括我們這次搞的青騰大學、包括這個論壇都是往這個方向走。但是競爭還是不可避免的。『有時候在享受競爭帶來的高速發展的時候,的確會有一些無奈,我個人有時候也不希望如此,就覺得大家都去往科技、往用戶體驗上做就好了嘛,為什麼要排他啊,為什麼要這樣呢?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不健康的事情,其實我也很想打破,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業界生態大家共同支持。當然這個短時間內可能還估計做不到。』

  湯曉鷗給了馬化騰一個小建議,講到競爭的話,其實最簡單的一個解決辦法就是,你們三家成立一個BAT基金,這個基金到處投就好了。

  『有些事情真的是產業鏈的問題,真的不是你擅長的事情。你擅長的就是那幾個,擅長的人乾擅長的事。你們各種收購,向上吃向下吃,來跟我們說,要收購我們。我說問題是你把我們收購了以後,我們就死掉了,大家就沒有動力再去乾活了。這就跟上市一樣。所以不是這麼個(收購)邏輯,大家還是要共贏。』

  馬化騰的回答是,『我們的戰略就是半條命,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其實我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包括我們內部也有人抱怨說,這個也不讓做那個也不讓做,我就說「對,就是不讓做,你要做你自己出去做。你如果能打贏了外國那些很生猛的競爭對手,我可以投你」。所以,很多東西我們內部不做,盡量做能發揮自己核心優勢的事,其他都交給合作伙伴,佔小股就行,這樣他們更有活力。』

  有意思的是,馬雲在阿裡巴巴成立18周年『成人禮』上的演講,也提到了『謙卑』:

  『我希望我們的員工記住,今天阿裡巴巴大了,但跟未來相比,我們真是一個孩子。我們值得驕傲,但是我們不能驕橫。我們不能自以為是,離開了平臺,離開了合作伙伴,離開我們擁有的信任,我們什麼都不是。

  我最難過的是在外面聽見阿裡人現在驕橫了,阿裡人現在自大了,阿裡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了。我們必須明白,也必須擁有一顆謙卑的心。阿裡巴巴要成為一家了不起的企業,我們員工必須是謙卑的。』

  對於當下的人工智能熱潮,馬化騰說,一方面覺得這是一個大風口,另一方面又覺得這可能是下一階段決定生死的一個大的機會,邁不過可能就死掉了,就會很擔心。所以都在全力往這方面去研究。因為這裡面可能醞釀的價值很大,但是它的復雜度大很多。

  原來只是在互聯網行業,要麼在通訊,要麼在電商,要麼在搜索,都是窄的范圍。現在都要走到前臺,走到和各行各業連接,提供基礎方案的底層生態之爭,所以對我們來說感受到既感受到壓力,又有很大的動力。

  現在國內幾個大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往這個方向狂奔,都在很積極的布局,商業上、技術上都在大量的儲備。

  這次論壇來的嘉賓都相當重量級,包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教授、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rian K. Kobilka教授、斯坦福大學張首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湯曉鷗教授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先生。

  在主題演講時,馬化騰很感慨的說,過去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全球市值前10的公司,大部分都是金融和能源公司。如今,前10大公司中,有7家是科技公司。就在這一兩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騰訊和阿裡也有幸進入了Top 10。這種變化確實會給人一些觸動。他說道,聽說高盛這家投資銀行也開始說自己是科技公司,說他們超過1/3的員工是研發人員,而且其研發人員已經超過Facebook(待求證)。他對此調侃道,投資銀行都如此努力,所以騰訊更沒有什麼理由推脫的了。所以說,科技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馬化騰表示,目前騰訊願意大力投入的方向第一是AI,第二是雲計算,第三是大數據,『我們會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和各行各業、學界和研究界進行合作。』

  以下是馬化騰的主題演講全文:

  非常榮幸來到清華的論壇。剛纔我跟王主任的感覺一樣,聽Brian K.Kobilka教授的演講,感覺特別的渺小,因為我感覺我聽懂不到30%。我的感受是不明覺厲。

  科技和商業的結合隨處可見

  剛剛我了解到,Brian教授其實也是一個企業家。在國外,科研和商業的結合是非常常見的。我也了解到,張首晟教授是物理學家,也是投資人,也有企業。前不久我在微信裡向他祝賀了他們的團隊發現了天使粒子,也通過他的朋友圈直播了在美國的日全食,看到他在白板上解釋日全食的原理。給我的感受就是,不想成為科學家的投資人不是一個好的企業家。

  在座還有饒毅教授,我們知道在最近這一年,饒毅教授和我們的施一公教授、潘建偉教授、陳十一教授還有錢穎一教授一起創辦了一個西湖高等研究院。雖然在清華講這個不太對,但是我覺得教育和公益是不分彼此的,沒有門第之見。我們在清華的學者班的幾位同學也受到感召,雖然我過去很想成為科學家,但是沒有這個機會。就像我剛纔講的,不想成為科學家的投資人不是好的企業家一樣,我們也成為第一批捐助人之一。

  在座有我們與清華合辦的『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的學員,也有騰訊過去青騰營的學員,更有我們清華的企業家與學者。與同學們在一起,探討科技的未來,我覺得是非常的榮幸。

  Brian Kobilka和張教授都來自斯坦福,大家知道斯坦福是硅谷創新的發源地,很大的特點就是把科技和商業完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值得全球尤其是中國去學習的。

  雖然說中國沒有像國外的斯坦福、哈佛這樣的私立學校,更多的還是公立學校,但是我們還是做了很多創新的嘗試。騰訊和清華很早就成立了一個聯合實驗室,近期也轉向研究AI。包括這一次,我們共同舉辦了『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希望通過不斷地嘗試來促進科研和產業界結合與創新。

  我了解到,這次我們學堂的48位同學是從超過一千家黑科技企業創辦者裡面選出來的,錄取率4%,非常難。可以看到,中國目前其實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

  騰訊怎麼看科技和商業的結合?

  具體到騰訊來說,我們怎麼看科技和商業的結合呢?我想分享幾個看法。

  『科技是我們所有產業界都必須要去關注的』

  第一,就像剛纔程教授提到的,當今的社會在這一兩年有了很大的變化,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企業,前五家在短短的一年內成為了以科技,包括以互聯網、信息科技為主的企業。過去前十大企業基本上都是能源和金融巨頭,在這一兩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騰訊和阿裡巴巴也有幸成為了十大公司之一。十大公司之中有七家是互聯網和科技企業,這可能給大家帶來一個觸動。

  大家知道,高盛最近說它也是一個科技企業,說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是科研研發人員,也說研發人員超過了Facebook的研發人員,我們還沒核實這個數字。但這給我的感受就是,各行各業都這麼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呢?

  我們現在越來越感受到,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科技越來越融入到各行各業,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浪潮裡面,科技是我們所有產業界都必須要去關注的。

  『未來,用雲量會成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第二,騰訊可以做什麼呢?騰訊過去的業務主要是社交、通訊、數字內容還有一些金融服務,其他的主要是投資以及與其他生態公司合作。對我來說,我感受有幾個基礎性的因素是,我們願意大力投入的:第一是AI,第二是雲計算,第三是大數據。我們會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和各行各業、學界和研究界進行合作。

  我曾經說過,未來所有企業基本的形態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這是一個大方向。在這個方向上,對於騰訊來說,我們更加關注我們在AI方面能做什麼。去年阿爾法狗打贏了圍棋的人類世界冠軍,大家都在關注AI了。我們也快速投身於AI,在工程上實現了圍棋算法可以打贏世界冠軍以外,我們最近還在醫療方面也推出了一個產品叫騰訊覓影,就是用人工智能處理醫學影像,比如對食道癌進行早期篩查,還有肺的切片、乳腺癌,還有很多需要醫學影像分析的領域,和醫院專家進行合作。通過深度算法,相信AI未來在醫療領域還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還可以運用到金融等領域,還有我們所理解的機器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商業中的方方面面,我覺得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和潮流。

  另外一個是雲計算,『雲化』談了很多年,但是現在越來越清晰了。很多企業原來是很保守的,希望把數據放在自己的內網上,不想公開,不想放到外網去。但是我覺得這個狹隘的思想已經過時了。這跟過去發明了電一樣,不可能每一家不用公共的電網,而是在自己的家裡搞一個發電廠,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過去把用電量作為衡量一個工業社會發展的指標,未來,用雲量也會成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大數據就更不用說了,一切有雲,有AI的地方都必須涉及大數據,這毫無疑問是未來的方向。

  『所有未來的科技都會和雲、AI和大數據是分不開的。』

  在此基礎上,騰訊是希望大量地和各個產業界進行合作,也包括在這些研發處於前沿的這些高效科研機構,能夠展開充分的合作。我們在美國有一個特殊的團隊,一個老外David Wallerstein擔任高級副總裁,他的抬頭是CXO,Chief eXploration Officer,首席探索官,很少有企業有這樣的職位。他現在看的很多的產品和投資方向都不是騰訊目前在做的事情,包括太空探索,衛星公司我們也投資了。比如我們投的阿根廷衛星公司,可以用小衛星拍攝近地面的實時或者是准實時的影像照片。另外生物醫藥的投資我們也很積極。

  當然包括我們也投資了特斯拉5%的股權,我們覺得特斯拉裡面的很多黑科技都會源源不斷的誕生,它是未來方向的一個代表。所有未來的科技都會和雲、AI和大數據是分不開的。當它們結合的時候,我們就有用武之地了,我們就可以幫上忙了。場景和市場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有市場,不管是技術還是人纔,包括新的科技,都會跟著你走,這個是我們探討的未來。

  科研怎樣跟教育結合起來?

  最後我想講在這種環境下,產學研需要有一些創新的生態。一年前我參加了香港的Hong Kong X,這是紅杉資本沈南鵬和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他們發起的組織。我們感覺到產學研結合應該是大有可為的。我們希望依托香港的國際化和高校資源,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有智能制造、人纔和生產基地的大環境,做一些事情。

  他們的團隊跟我介紹說,國外在產學研方面有一些新的變化,比如說在波士頓附近有一個奧林工程學院,這個學院很特別的,學生一進來就打破傳統院系專業,通過跨界融合的方式與企業合作,讓學生通過做項目的方式把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得到結合。再比如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也有很多跟企業合作的項目。另外,MIT最近也有一個叫『引擎』的計劃,通過一些學校的基金,鼓勵學生把想法變成一個現實,把一些樣品變成商品,這是個新的趨勢。

  李澤湘教授和港科大的校長希望說服我支持他們一些新的計劃。比如說能不能在香港按照剛纔提到的一些新模式成立一個新型的教育機構,我們姑且叫做灣區科技大學,或者說科技中學,從頭培養創新人纔,為整個粵港澳灣區做服務。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點子,我們還在探索,也不知道香港政府在土地上和其他政策上有沒有支持。

  對騰訊來說,我們最近暑假做的一個事情,就是發起了騰訊粵港澳青年營。

  我們請了粵港澳三地大概一百名的青年,主要是高中生,參加夏令營,到深圳的騰訊、大疆等一些企業去接觸科技,在騰訊可以體驗AI,包括AR、VR等技術,以及無現金的消費體驗等;也包括到大疆去體驗無人機和機器人等。當然還有很多青年人特別喜歡的活動,像帆船、棒球,這些都是他們平時比較少接觸的活動。年輕人很興奮。這也促成了粵港澳三地青年人的融合。我們還開放了暑期實習崗位給粵港澳三地的大學生。這些方向都是我們努力在做的。

  最後希望我們產業界和學校界能夠去更加緊密地聯手起來,共同迎接未來整個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浪潮,謝謝大家!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