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美容行業忽悠多 小心“美夢”變“噩夢”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張琦 2017-08-19 09:03:00

醫美行業忽悠多 小心“美夢”變“噩夢”

“20年品質保障、技術穩妥、經驗豐富”“保障藥品材料正品”“一次整形、一次到位”……王女士從一網絡平臺瞭解到,某醫療美容診所承諾打造安全、無痛、無痕、自然的整形方案。通過與診所醫師溝通,王女士選擇一種名爲自體脂肪填充臉、胸、豐臀、精雕腿的手術。

不料,手術失敗,“美夢”變成了“噩夢”。王女士不僅沒有變美,美容整形還導致其容貌、身體受損嚴重,說好的豐臀手術根本就沒做。臉部凹陷填充不自然、胸部至今偶爾疼痛、腿部內外側抽脂嚴重凹凸不平,術後的不完美造成王女士易於焦躁、多怒。

王女士認爲,醫師不規範操作,技術不精,誇大手術方式和術後效果,涉嫌欺詐,給自己身心帶來了巨大痛苦。經與診所多次協商未果,她一紙訴狀將診所和網絡平臺告上法庭,要求賠償。

近些年,微整形美容需求日益旺盛,“顏值經濟”催生了一大批無資質小作坊式的醫美機構。行業火爆的背後,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調研發現,醫療美容的損害糾紛類案件日益增多,亂象叢生的醫美行業亟待規範。

法院調研報告列舉了目前醫美行業市場主要存在的四大亂象:醫美機構無資質、從業人員素質低、虛假廣告盛行、醫美耗材不正規。

如今,“顏值”可對消費、市場營銷、勞動力市場等領域帶來諸多變化。相關機構最近發佈的《2017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消費人羣與2016年同比增長高達42%,遠高於7%的全球增速,中國成爲全球醫美髮展速度最快的國家。這一速度也給醫美行業從業者帶來了機會與挑戰,醫生資源有限,培養速度跟不上需求;無醫療經營許可證的“黑市”和培訓5天上崗的“黑醫”猖獗。

區別於傳統美容,醫療美容由於其侵入性和創傷性的特點,具有一定風險性。一些達不到醫療機構基本標準的非正規診所、美容院、美甲店等有恃無恐地開展醫療美容服務,這些機構大多未取得審批、硬件條件簡陋、器械多次重複使用,缺乏嚴謹的流程,極易造成傳染性疾病和交叉感染。

目前,一些醫療美容機構還忽略了醫美的醫療屬性,違反《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規定,玩起“大忽悠”,用新詞彙混淆視聽、將簡單手法包裝成新理念、新技術,諸如“打上一針皺紋全消,年輕十歲不是夢”之類的誇張宣傳。

根據《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規定,醫療廣告僅限於醫療機構名稱、地址、診療科目、聯繫電話等基本內容,發佈醫療廣告須相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醫療美容因其具備醫療屬性也應遵守上述規定。

針對醫療美容行業虛假廣告現狀,北京二中院法官建議,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同時,中國醫療整形美容協會應發揮自身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做好行業監管工作,肅清行業風氣。

上述白皮書還揭示,90%毀容源自“三非”,即非正規機構、非專業醫生、非CFDA認證產品。醫美黑市的重災區在肉毒素、玻尿酸、超聲刀和熱瑪吉,這些項目中充斥着假藥、水貨、山寨設備。

在醫美耗材方面,法院報告指出,一些無生產資質廠家生產的藥物和器械通過非法渠道進入市場,未經消毒重複使用一次性醫療器械等。使用這些不可追溯、未經國家食藥監局等權威機構認證的藥品和器械,實難保證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2002年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2009年的《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都要求對醫療美容技術實行分級管理,明確了各類別醫療機構可以實施的美容技術範圍。然而,實踐中卻存在規定執行不到位,行政管理部門之間職責交叉導致監管出現真空。

北京二中院法官建議,相關部門應釐清監管思路、明確監管職能、加大監管力度,變一次性准入審批爲常態化巡查監督。此外,相關立法機構和部門應細化法律責任,使醫美行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專門針對服務欺詐行爲作出了懲罰性賠償的特別規定,醫美機構欺詐消費者,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消費者不僅有權要求其賠償損失,還可以要求違法醫美機構增加三倍賠償金額。李萬祥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