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輝:實體經濟穩健增長 金融改革亟待加快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黃劍輝 編輯:張琦 2017-07-28 17:34:21

  (資料圖片)

  上半年我國經濟實現穩健增長,尤其是GDP增速達到超預期的6.9%。在貨幣增速放緩、金融加強監管推進去杠杆以及房地產嚴厲調控的背景下,取得如此增速來之不易。未來,要進一步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特別是積極落實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重點引導金融資源回歸服務實體經濟。

  二季度GDP增長超預期

  國家統計局7月17日發布了我國二季度及上半年國民經濟主要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814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整體看,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於預期的6.7%,表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

  首先,上半年GDP達到6.9%的增速,是在金融業加強監管,同業積極去杠杆的背景下完成的。從GDP分項看,二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僅同比增長3.2%,創下有統計數據以來(自1992年開始)的歷史最低增速,可見在金融業加強監管下『去杠杆風暴』的衝擊力。二季度當季金融業佔GDP的比重降至8.1%,較去年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對比之下,剔除金融業後的GDP同比增長達到7.2%,與一季度持平。而在2015年上半年金融業快速加杠杆時期(當時金融業增加值增速一度達到18.8%),對應的剔除金融業後的GDP增速僅為6.1%。

  第二,6.9%的GDP增速是在貨幣增速創下歷史新低的背景下完成的。之前公布的6月末M2增速下降到9.4%,創下歷史新低,對比去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7%時,對應的M2增速高達11.8%,表明我國產出增長對貨幣擴張的依賴性在下降。2016年末,中國M2餘額佔GDP的比重達到208%,創下歷史新高,經濟增長對貨幣擴張過度依賴一度引發擔懮。不過,將季度數據經過年化處理後,目前M2餘額佔GDP的比重已下降至204%左右,為近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第三,6.9%的GDP增速是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昇級的背景下完成的。去年以來,隨著一二線城市房價不斷上漲,中央與各地政府加大了房地產調控力度,『北上深』等一線城市紛紛出臺『史上最嚴』調控政策,達到空前的『限購、限售、限價、限地、限商』的『五限』力度。市場普遍預期2017年房地產將對經濟產生顯著拖累效應,從二季度來看,房地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創一年半以來新低,與市場預期相符。但整體GDP受影響不大,原因在於服務業中交通運輸、軟件信息及其他服務業增長較快,彌補了房地產的減速影響。

  工業增速大幅反彈,補庫周期拉長

  工業生產反彈,結構繼續優化。6月份工業增加值由6.5%反彈至7.6%,回到今年3月的水平,大幅高於市場預期;經季調後的環比增速為0.81%,高於5月的0.55%,與3月的0.83%大致持平。三大門類表現為一降兩昇:采礦業同比下降0.1%,不如上月的0.5%;制造業同比增長8.0%,高於上月的6.9%,與3月的年內高點持平;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7.3%,高於上月的6.4%。分行業看,6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8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比上月增加3個。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以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2.3%、12.0%和14.6%,分別較上月加快0.8個、0.9個和3.5個百分點,顯示出工業結構繼續優化。

  實體經濟表現良好。6月份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由上月的51.2%反彈至51.7%;財新制造業PMI則由49.6%反彈至50.4%,再度站上榮枯線。其他數據也顯示工業活動有所加快:6月發電量同比增長5.2%,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5%,是今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服務業方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6月服務業生產指數為8.3%,是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回昇0.5個百分點至54.9%;財新服務業PMI則意外回落1.2個百分點至51.6%,總體來看,服務業發展勢頭仍然良好。

  三個因素推動工業生產反彈。6月工業和PMI反彈的主要推動因素包括:一是外需保持強勁。6月PMI中的新出口訂單反彈至52%的近5年最高水平,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1.7%,也顯著高於上月的10.7%。二是內需比較穩健。制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對衝了房地產投資的回落,前6個月投資增速並未失速,同時在居民收入實際增速繼續高於GDP增速以及消費昇級的帶動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反彈。三是工業品利潤仍舊保持高位。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個百分點,企業仍有擴大生產的動力。

  本輪工業補庫存周期或將拉長。在供給側改革深化、環保政策收緊的影響下,6月以來鋼材、有色、煤炭等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一輪續漲行情,而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在6月的反彈也證明了經濟的內生動力仍然較強。在供求兩端的共同作用下,本輪庫存回補周期預計會有所延長。不過,也要看到,由於PPI漲幅和企業利潤增速自年初以來的連續回落,疊加二季度以來市場利率的抬昇,企業面臨的實際利率走高,庫存投資的動力已經有所減弱,補庫存階段預計會在四季度接近尾聲。

  新增信貸創歷史同期新高,M2跌至9.4%

  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創歷史記錄,主要源於二季度。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97萬億元,同比多增4400億元,刷新2009年『四萬億』時期7.37萬億元的歷史記錄。其中,二季度新增人民幣3.75萬億元,也創下歷史同期記錄。6月信貸增長超出預期,主要源於企業貸款規模擴張的拉動作用。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14.57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4個百分點。盡管增速與上月持平,但在巨大的基數面前,新增信貸規模仍超出預期,6月新增1.54萬億元,同比多增1533億元。從結構看,居民短期貸款增加260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833億元,盡管創2017年以來第二新高,但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且房貸佔比連續三個月下滑,反映出在房地產調控政策收緊、商品房銷售放緩的背景下,房地產周期或已接近尾聲。企業短期貸款呈增長態勢,新增2737億元,中長期貸款大幅回昇,新增5778億元,創歷史同期第二新高,僅次於2009年6月的7742億元,這主要源於企業經營狀況好轉,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旺盛。此外,監管趨嚴導致的表外轉表內也是重要原因。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812億元,環比、同比均出現多增,反映出隨著6月監管的邊際改善,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債權增加額也出現了好轉跡象。

  上半年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創歷史半年度新高。上半年新增社融11.1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36萬億元,創歷史半年度新高。其中,一季度新增6.94萬億元,同樣創歷史同期新高,二季度新增4.23萬億元,僅次於2014年二季度,為歷史同期第二高。6月新增社融1.78萬億元,受信貸超預期增長推動,較5月大幅反彈7103億元。表內融資方面,新增人民幣貸款1.45萬億元,是支橕社融的主要因素,外幣貸款新增73億元,總體變化不大。表外融資方面,新增委托、信托和票據合計2244億元,其中信托貸款新增2481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這主要是由於監管要求收緊通道業務,尤其是去年以來收緊券商資金、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導致信托的通道優勢更為顯著。直接融資方面,企業債券融資淨減少169億元,同比多減1839億元,但環比少減2344億元。企業債券融資的修復可能是受6月流動性較為寬裕和市場預期得到改善的影響,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使得企業發債成本降低。股票融資487億元,與上月基本持平。

  M2創歷史新低,但增量仍超預期。6月末,M2餘額同比增長9.4%,增速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低;M1餘額同比增長15%,增速比上月回落2個百分點。雖然6月M2進一步跌至9.4%,但考慮到去年同期基數較高,M2絕對量環比新增近3萬億元,因此這一水平仍遠超出了市場預期。M2大幅增加主要源於三大因素:一是6月新增貸款高於預期,創造了大量的派生存款,這主要與6月MPA考核難度降低,以及部分上市銀行補充資本後做大做強動力提昇有關;二是雖然一般性存款繼續增長乏力,但計入M2統計范疇的非銀存款增長有所恢復,環比多增1488億元,而這主要與6月監管強度邊際遞減以及央行投放大量流動性,使得金融機構去杠杆進程放緩有關;三是6份財政存款減少6165億元,顯著高於歷史同期水平。

  政策建議

  上半年我國經濟實現穩健增長,尤其是GDP增速達到超預期的6.9%,在貨幣增速放緩、金融加強監管推進去杠杆以及房地產嚴厲調控的背景下,取得如此增速來之不易。未來,要進一步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特別是積極落實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重點引導金融資源回歸服務實體經濟。同時,財政政策應推進減費降稅,防范地方債務風險,助力供給側改革;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強化監管的統一性與協調性。

  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特別是積極落實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一是深化金融體系改革,促進金融業發展回歸主業、回歸本源,完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體系,推動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協調發展、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協調發展、綜合性金融與專業性金融協調發展、大型金融機構與中小型金融機構協調發展,幫助實體企業降低財務成本和杠杆率,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二是把防風險和強監管放在更為優先地位,以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為契機,一方面更加全面地進行金融監管協調,提昇對地方政府、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金融相關管理部門的約束力,另一方面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促使地方政府高效履職,補齊交叉金融領域的監管真空;三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持續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四是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五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堅持政企分開,將國有企業配合承擔的公共管理職能歸位於相關政府部門和單位,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

  財政政策方面,應推進減費降稅,防范地方債務風險,助力供給側改革。一是繼續實施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政策。6月1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委聯合發布通知,將已經在2016年底到期的針對重點群體的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延續3年至2019年12月31日,以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扶持小微企業發展。二是再推降費措施,讓企業輕裝上陣。6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聚焦降費問題,建築行業、能源行業、銀行業和保險業迎降費利好,此次推出的降費措施,預計全年可再減輕企業負擔2830億元。三是試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和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通過發行專項債券,放開地方政府規范舉債的『前門』,嚴堵違法違規舉債的『後門』,有助於化解潛在債務風險,實現地方債治理堵疏結合。

  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穩健中性,強化監管的統一性與協調性,引導金融資源回歸服務實體經濟。具體而言:一是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等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期限結構組合,實現去杠杆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二是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三是把強化監管作為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的重要手段,以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為出發點,從更高層次上推動金融監管協調發展,補齊監管短板,重點突出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四是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增強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增加和完善金融供給,著力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供給的效率,使得金融發展向實體經濟回歸。

  (作者系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