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強推IAP機制涉嫌壟斷 多家APP改變打賞規則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法治周末 作者:李含 編輯:徐林軒 2017-05-31 09:14:00

內容提要:苹果公司已通知幾個中國社交網絡APP,要求他們依照AppStore規定,要麼讓打賞功能走IAP機制(應用內購買通道)向苹果分成30%,要麼禁用打賞功能;否則,其應用的昇級版本將不再供用戶使用,甚至有可能被踢出應用商店。

  資料圖。

  苹果強推IAP機制被指涉嫌壟斷

  在苹果公司與微信角力後的一個月,圍繞著iOS系統內打賞功能,渠道方與應用開發者之間的斗爭不斷昇級。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苹果公司已通知幾個中國社交網絡APP,要求他們依照AppStore規定,要麼讓打賞功能走IAP機制(應用內購買通道)向苹果分成30%,要麼禁用打賞功能;否則,其應用的昇級版本將不再供用戶使用,甚至有可能被踢出應用商店。

  苹果公司的這一做法,被普遍認為是向國內互聯網企業,以及近年來如火如荼發展的打賞生態正式宣戰。作為手機硬件廠商和iOS系統廠商的苹果公司,在其龐大且封閉的商業帝國內擁有絕對的強勢地位,面對這樣的對手,中國的應用開發者將何去何從?

  多家應用軟件改變打賞規則

  『看來,苹果公司是要對打賞功能發動全面戰爭了。』趙傑(化名)就職於一家網絡直播軟件公司,而直播領域,正是此次苹果公司要求針對打賞功能進行改進的領域之一。

  所幸的是,趙傑所在的公司,自去年年底就已經根據苹果公司的相關政策,更改了iOS版本客戶端的打賞規則,要求用戶必須通過IAP機制來給自己喜歡的主播打賞禮物。

  趙傑所說的政策,是苹果公司於去年6月13日更新的AppStore規則,其中第3.1.1條款,嚴格要求AppStore上的APP不得包含指引客戶使用非IAP機制進行購買的按鈕、外部鏈接或其他行動號召用語。

  『如果不走IAP機制,公司可以就用戶的打賞金額直接收款、再跟主播結算。而現在要求打賞走IAP機制後,用戶打賞的資金則要先通過苹果公司後纔能到我們公司,在這個過程中,苹果要分成30%,並且90天後纔能結算。』趙傑表示。

  而與趙傑所在的公司主動求變不同,更多互聯網公司似乎只能被動接受調整。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包括今日頭條、知乎、喜馬拉雅FM、嗶哩嗶哩動畫等應用,在最新的版本中,都對其原先的打賞政策進行了調整。

  例如,在今日頭條中,原創作者在發布文章或視頻內容後,都可以選擇開通打賞功能接受用戶的金錢鼓勵。5月25日,法治周末記者同時用苹果手機和安卓手機打開今日頭條的同一篇原創文章時,發現安卓手機上的文章依然可以接受打賞,而苹果手機中的文章,打賞按鈕已經不見了。

  不過,目前今日頭條上的原創視頻,依然能夠在iOS版本客戶端上獲得打賞,且可以選擇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而不必通過IAP機制。

  知乎同樣進行了改變。在知乎的iOS最新版本客戶端上,用戶想要贊助並參與一場知乎Live(一種付費的實時問答互動),必須通過IAP機制購買門票方可參與。然而記者發現,當苹果手機彈出IAP機制付款的對話框後,如果用戶選擇取消,知乎則會詢問用戶是否考慮試試其他支付方式,進而可以選擇微信和支付寶作為付款渠道。

  也有一些應用目前仍在堅持,如微博目前依然是采用支付寶對用戶進行打賞,尚未接入IAP機制。

  『我們肯定不希望改變原本便捷的支付方式,因為這對用戶體驗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倒退,進而會影響原創作者的收入,對目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打賞文化是一個嚴峻挑戰。盡管如此,迫於苹果公司政策的壓力,我們還是作出了調整。』某家受到此次苹果政策影響的應用軟件產品負責人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5月27日,法治周末記者通過郵件的方式,希望就有關打賞功能的相關政策向苹果公司進一步了解情況,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尚未獲得苹果公司的答復。不過,苹果公司公關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關於應用內購買的機制,全球都是一致的』。

  強收買路錢或源於擔心被『OTT』

  事實上,這並不是苹果公司今年首次拿打賞功能開刀。一個月之前,微信於苹果之間在打賞功能上的過招,就已經為今天的『全面戰爭』埋下伏筆。

  4月19日下午,微信發出『遺憾通知』,稱受苹果公司新規定影響,自2017年4月19日17:00起,iOS版微信公眾平臺贊賞功能將被關閉,建議通過二維碼轉賬方式對公眾號表示支持。

  然而,二維碼轉賬的過渡方案持續不到半天,4月20日凌晨,微信再次發布通知,『緊急對19日下午上線的iOS版微信公眾平臺個人轉賬功能進行關閉』,原因依舊與苹果公司新規定有關。

  隨後,苹果公司作出回應稱,對所有開發者『一視同仁』:『微信可以選擇提供APP內購買讓用戶贊賞他們喜愛的公眾號運營者,微信只需正確使用APP內購買體系進行開發即可。』

  只不過誰也沒有想到,微信打賞功能關閉風波還未平息,苹果公司的『一視同仁』就已經到來。

  苹果公司的強勢做法,在國內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不少觀點認為,用戶的打賞行為與購買行為有著本質不同:打賞就像是小費,相當於贈予,而購買則是消費;苹果公司可以從用戶的購買行為中分成,但對於用戶贈予小費的行為,則不應當介入。

  汕頭大學國際互聯網研究院院長方興東則將苹果公司的行為稱之為『強收買路錢』:『打賞、贊賞、小費等付費服務功能,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大特色,最近幾年如火如荼,帶動了直播、知識付費等諸多新興的商業模式。與傳統服務購買不同,這種打賞行為通常直接發生在用戶和內容作者之間,與微信、知乎等社交媒體平臺以及谷歌、苹果等系統平臺關系不大,一般也不收取費用。所以,苹果提出的分成30%,最直接損害的就是廣大用戶的利益。』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則表示:『打賞與否,消費者有自己的選擇權,苹果只是提供硬件和工具,打賞分成的邏輯有點說不通。打賞分成對內容創作者不公平,苹果此舉可謂十分冒險。』

  在朱巍看來,苹果公司之所以要求打賞功能必須通過其IAP機制,根源可能在於苹果公司擔心自己被『OTT』(『Over The Top』的縮寫,是指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於開放互聯網的各種服務)。

  『目前,苹果在國內市場的粘性和不可替代性都在下降,包括iOS系統,國內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生態圈。苹果或擔心自己像當年的運營商一樣被渠道化。』朱巍說。

  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苹果新規一方面體現了其努力提振服務收入比例,基於苹果iOS之上的各種服務都要雁過拔毛;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准備進一步收緊應用控制權,並不惜與微信等超級應用正面交鋒。』方興東表示,『苹果這種明顯超越常理和常規的做法,主要憑借的還是在智能手機領域強大的壟斷地位。』

  『霸道』『蠻橫』,是眾多媒體在解讀苹果公司此次針對打賞功能所采取措施最常用的形容詞。而在法律界人士看來,這些形容詞所映射的苹果公司行為,涉嫌違反我國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

  『苹果公司要求所有應用的打賞功能使用其IAP機制,並且參與30%的分成,涉嫌構成強制交易、搭售、價格壟斷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北京達曉律師事務所律師林蔚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

  林蔚介紹,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前提是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在他看來,苹果公司已經達到這一點,『在相關市場的界定上,應當認定為基於iOS應用程序的分發市場,在這一市場上,苹果公司佔據絕對的壟斷地位』。

  林蔚解釋,為何不將相關市場擴大到所有智能手機市場,是因為苹果手機及其系統天然具有封閉性,壁壘較高:『苹果公司的硬件和系統與安卓市場完全不同,二者之間沒有可替代性。對於消費者而言,一旦苹果公司在iOS系統中對應用程序的打賞功能采取相關措施,用戶不可能為了實現幾個應用的打賞而去換手機、換操作系統,因為成本太高。一旦應用開發者在iOS系統端損失用戶,在安卓市場方面是無法找回的。』

  『此外,對於應用開發者而言,iOS客戶端的開發與安卓系統客戶端開發是完全獨立的,二者采用不同的編程語言和規則。因而,這兩個系統所劃分的市場,也應當獨立看待。』林蔚表示。

  方興東對此持同樣的觀點:『目前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只有兩個競爭者,是典型的雙頭壟斷形式。苹果是手機、操作系統、應用商店和應用服務等形成了垂直一體化的壟斷特性,只要你購買使用苹果手機,你就不得不接受苹果整體平臺的各種規則,除非你改用安卓,但對長期習慣使用苹果的用戶來說,無論是使用習慣,還是極高的轉移成本,都基本形成「鎖定效應」。這種借助平臺而強行搭售,明顯濫用了壟斷地位。工商總局應該對苹果這一行為及時展開反壟斷調查。』

  林蔚則建議,對於苹果公司相關政策不滿的應用程序開發者,可以向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發改委投訴、舉報苹果公司涉嫌壟斷的相關行為。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北京達曉律師事務所曾發布《關於召集遭苹果應用商店下架的開發者采取集體行動的公告》,召集中國開發者發出自己的權利訴求。

  『已經有數十家應用軟件廠商參與,通過律所的渠道來反映問題。』林蔚表示,目前,還沒有應用軟件廠商敢於直接同苹果公司撕破臉,更多是通過提供線索、以律所的名義出面進行投訴和舉報,『畢竟這些應用軟件廠商以後還是要在App Store上發布應用,這個大的市場,誰也不想因得罪苹果而放棄。這或許就是對壟斷者的恐懼。』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