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提及,如今過年的氣氛遠不及過去那麼濃烈,年貨也變得不那麼稀奇,大家對過年的期盼,更多變成了有時間回家陪陪親人,有機會出去走走看看。不過,春節長假期間時間是有了,但熱門景點卻看來看去都是人。不少人抱怨,節假日出行越來越看不懂旅行的意義和樂趣。
然而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卻常常能通過不同的方式找到游山玩水的樂趣——把不經意的一處景色玩成山水畫,把人事和情懷成詩作賦。今天,就帶您來看看藝術圈人都怎麼拜年,出行都怎麼玩。
藝術圈拜年文化氣息濃厚
春節拜年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移動通訊的普及,讓人們拜年的方式也愈加電子化,利用簡單訊息等說上幾句祝福的話,就是最常見的。不過在藝術圈,拜年方式卻顯得更加傳統,但也更有雅趣。
大年初一,保利拍賣的執行董事趙旭,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送了一條圖文,將代表藝術圈濃重色彩的金雞圖送上後,展望2017跟大家拜年。其中不乏徐悲鴻、齊白石這些名家的雄雞圖。
藏家唐炬春節也通過微信朋友圈拜年說,『家居榮華富貴地、人在歡樂幸福中、五福臨門,雞年大吉!』同時送上了畫家崔全成的一幅布面油畫《大款》。
另外,著名藏家『帽哥』李立也通過網絡平臺曬出了齊白石的《加官圖》。
理財不二牛了解到,藝術圈許多人都喜於通過自己喜歡的作品來表達祝福問候。對於普通人來說,在今年藝術圈人士曬出的雞年特色拜年圖文中,他們特別喜歡齊白石的作品。
文化之旅不斷開闊眼界
除了曬圖曬文化,藏家們也免不了四處旅游。2016年,名列國內知名藝術品收藏前十的藏家中,高價拍下雞缸杯的劉益謙先生算是其中一位。業界不少人稱他為任性哥,他認定貴的就是好的,可是他的春節出行可謂是文化之旅。
『任性哥』於2月2日在『在藝』上曬出了自己的日本之行。劉先生這次去到了大阪市的立陶瓷美術館,參觀世界上最好的汝窯水仙盆展。
都說藝術品收藏考的是眼力,世上從來不缺有錢人,真正的藏家需要的不僅是財力,見多纔能識廣,多看精品,有雅趣有涵養纔能鍛造出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眼力。
藝術家、收藏家旅行之處,必會去到當地著名的藝術博物館參觀,聽其中的故事,看名人名家的作品,文人之旅由此產生了旅行的意義。
農歷已經來到了丁酉雞年,說到今年的收藏,無疑是與『雞』相關藏品最受青睞。此前,許多畫作就拍得了可喜的價格。徐悲鴻的《山花三雞圖》2011年保利拍賣成交價920萬人民幣;第二幅是潘天壽的《磐石墨雞圖》,拍得801萬元;第三幅則是黃冑的《飼雞圖》2016年拍得759萬人民幣。
雖熱我們僅能窺視藝術圈人生活方式的一角,看到他們對收藏作品的偏好,但說到具體對藝術品的投資總是要有研究有學習有眼界纔能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