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期產品新規顯威 上市險企競爭力漸有回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作者:張功成 編輯:徐林軒 2016-09-23 14:22:32

  除每月定期公告的原保費收入外,原先僅限於行業內部交流的“個險新單保費收入”,如今正逐漸成爲投資者用來衡量壽險公司業務含金量的重要標尺。從上海證券報掌握的最新數據來看,上市保險公司8月份的個險新單保費收入的高增長態勢進一步顯著提升。

  而另一則來自業內的反饋信息顯示,隨着保監會在負債端對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的嚴控,那些以往高度依賴此類險種的中小壽險公司與以長期業務爲主的大型壽險公司,在新單銷售上出現了此消彼長的局面。

  在中小險企迎來轉型窗口期之時,大型險企的競爭力漸有回暖之勢,市場集中度或將出現微妙變化。

  市場格局或再生變

  中小保險公司近年來的持續“逆風飛翔”,使得保險市場份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最初的大企業“獨樂樂”轉變爲大中小企業“衆樂樂”。雖然業內對於中小險企業績“含金量”一直存有爭議,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行業“第一梯隊”的市場份額的確出現了緩降趨勢。

  不過,隨着監管部門對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的嚴控,這一市場格局或將再度生變。

  曾長時間依賴這類“高成本、低價值”險種的部分中小壽險公司,開始體味到從未有過的挫敗感。“我們的短期保費規模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尤其是對銀保渠道的影響更甚。”不少中小險企負責人內心充滿着矛盾,一方面他們冀望高壓政策日漸式微,另一方面他們又深諳轉型的必要性——發售理財型險種、“短錢長投”下賺利差的模式恐難持久。

  而相較之下,堅守做長期保障的大型保險公司市場份額不降反升,從佔據國內保險業半壁江山的上市險企核心保費數據中,便可管窺一二。

  從上證報獲悉的最新行業內部數據來看,在衡量壽險公司利潤水平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個險新單保費同比增速”上,今年1至8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累計數據分別約爲250%、40%、50%、25%。其中,8月單月數據顯著提速,四家上市險企的數據分別約爲270%、60%、280%、60%。

  “隨着新規的持續推進,堅守做長期保障的大型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會穩步提升。”不過有觀點認爲,整體大環境仍是“政策改革層層推進、行業壁壘逐步破除”,如果中小險企能在滿足現金流(滿期給付與提前退保造成的)需求的前提下,又能逐步調整業務結構,降低投資風險偏好,以創新的思維在產品、服務及制度創新上下足工夫,那麼於中小保險公司而言,仍然能夠尋求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政策春風再度吹來

  雖然市場格局或再生變,然而市場人士對於整個壽險業的前景仍充滿期待。

  尤其是近日市場再度傳出,“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方案日前上報至有關方面,不排除今年下半年啓動的可能性。曾有大型保險機構內部做過測試,如果“個人稅延型養老險”率先在上海試點推出,將會爲上海帶來年均50億元到70億元的新增保費收入。

  而從之前的消息來看,試點或許並不侷限於上海,可能也有望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地區試點。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試點城市增加甚至同時在全國鋪開,那麼由此撬動的新增保費規模將會是百億級甚至千億級。

  可預見的是,隨着稅收優惠制度的次第出臺,以及保險知識的普及,消費者在商業養老險、健康險、意外險方面的主動性投保意識持續提升,這類保障型險種的保費收入會有進一步增長的動力,這類非利率及非收益敏感性險種或能挑起未來保險業高增長的大梁。

  值得一提的是,爲了能在改革中爭得一席之地,部分中小壽險公司已開始掉頭“瘦身”,探索價值化增長。比如,多家中型壽險公司的2017年經營計劃中收縮了規模指標,着手調整業務結構,即使是高度依賴銀保渠道的銀行系保險公司也開始嘗試深挖股權優勢,探索價值分享的銀保新模式。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