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在北京舉行。作為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自1994年首次召開以來,每年一次,從未缺席。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昇,必須采取正確的政策,釋放消費潛力,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出口是拉動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橕作用。

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癥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2015年,中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宏觀經濟政策『組合』將是連續第五年實施。雖然政策名稱不變,但在經濟新常態下,實際內容和實施的重點將會有所變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就是這對『老搭檔』的新內涵。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主基調是擴張性的,財政赤字將有所增加,在這方面中國具備較大的空間。按明年經濟增長7%來計算,赤字率不超過3%,2015年赤字空間在1.9萬億左右。2014年財政赤字安排是1.35萬億元,因此2015年的財政政策可以更『積極』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明年無論是加大投資還是推進結構調整,都應把重點放在改善民生上。同時,應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減稅力度,提昇企業盈利能力。

明年要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確保經濟增速不跌破7%的平臺,需要貨幣政策順應新常態,進行更多偏寬松的『微刺激』,而非大水漫灌式刺激。在強調穩增長的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表示,『關鍵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要尋求平衡,就要求貨幣政策兼顧兩個目標,既不能為了穩增長而強刺激、大放水,也不能為了調結構而緊縮流動性,引發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上昇,資金鏈緊繃。這個『度』,就是『松緊適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實施三大戰略的表述: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完善區域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繼續實施。各地區要找准主體功能區定位和自身優勢,確定工作著力點。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

厲以寧指出,在新常態下即使經濟增長率下降到7%,甚至百分之六點幾,在全世界仍然是居於前列的,而結構合理了,則將大有利於今後的穩定增長。為此,厲以寧強調中國經濟發展的衡量指標要做出調整。他認為,不要再給經濟增長率規定硬性指標了,而應采納軟指標。

樊綱指出,兩位數的增長對中國而言是過熱增長,不是正常增長,更不是所謂的『常態』。根據過去二三十年的發展實際,適合中國的合理增長率應該是7%~9%,因此現階段7%~8%的增長率是非常正常的,符合中國經濟的實際發展,是可以實現穩定、持續的增長率水平。

夏斌認為,改革速度在加快,在逐步釋放改革紅利,推動當前增長過程中,也在邊際和增量上抑制和削弱了不良資產的影響。最關鍵的是,中國政府對當前經濟中的系統性風險心中有數,居安思危,並開始逐步化解風險,這是對中國經濟不必過度悲觀最基本的因素。

林毅夫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由於外需相對較弱,因此中國經濟能夠實現的增長率應該比8%低,但也不會低太多。他說,2015年和『十三五』期間的增長率比較合適的區間是7%-7.5%。在此區間內,就業狀況仍會比較好,而金融風險也是可控的。


Copyright (C) 2000-201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