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永遠不可能成為自然科學,因此很多問題也永遠不會有標准答案,只能靠時間慢慢來驗證。

『預測』源於人類對安全的本能需要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現今卻成為復雜經濟學平民化後的『顯學』。各路經濟學人扮演著或先知或佔星術者的角色,為芸芸眾生指點迷津。北方網財經頻道在耐心關注了十三年全球經濟運行和微觀市場變化後驚人地發現:一系列主流預測和市場共識正在陷入誤區,甚至變成與現實嚴重背離的宏觀『謊言』。我們衷心希望,這些『錯誤預測』源於學者的認知狹隘而非利益代言,否則其心可誅。

敝頻道的忠實讀者,大多是賺錢不易的昇斗小民,一旦盲從,就血本無歸。故編者發偌大願力,在汗牛充棟的故紙堆中搜集舊時『錯判』,並與現今對照,直斥其非。希望讀者在識別和參悟這些『錯誤』的同時,能夠放下浮躁、認清現實並讀懂形勢。

1.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劉偉:『1998年特大水災刺激了需求,拉動增長,光水毀房屋就幾百萬間,所以水災拉動中國經濟增長1.35%。』——2007年3月16日 四川在線

2. 清華大學女教授楊燕綏在回應『50歲退休,65歲領取養老金,那這15年怎麼辦?』的問題時稱:『讓他們從生產企業退出來,經過培訓參加社會服務,男的去養老院做園丁,女的給老人洗衣服,多好!』——2013年9月19日 中國新聞網

3.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國有企業遲早要賣。既然如此,得先賣效益好的,不然,以後效益不好就沒人要了。經濟學家就是為利益集團服務的。』——2012年7月19日 《信息時報》

4.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中國目前為什麼窮人上不起大學?是因為收費太低。一個真正好的體制,我可以收費高,但我花80%在獎學金上,窮人就上得起大學了。』2007年11月27日 《鄭州晚報》

5. 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房地產沒有泡沫,因為離婚、包二奶都要房。未婚同居刺激了購房需求。』——2011年4月22日 《解放日報》

6.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我建議取消所謂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能力。』——2007年10月13日 《新周刊》

7. 瑰石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應將屬於政府或者國有企業集團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平均分發給中國的人民。這些股票大約價值每人4000元人民幣。對於農村的家庭來說,這些錢相當於三年的收入。』——2009年1月08日《新快報》


人物小傳

這七位經濟學家不是在企業擔任要職,就是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經濟研究領軍人物。他們其中的大多數,常年在媒體上曝光,對於他們的名字,可以說大家絲毫也不陌生。

近來,一些經濟學者不時圍繞房價、養老等當今社會敏感的熱點問題發出雷人之語,驚愕之餘,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學者為何好發雷人之語?原因無外乎有三:一是為個人出名,所以在公眾關心的問題上出狂言,能引起大家關注,搏人眼球;二是有些專家學者疏於系統深入的學術研究,只求語不驚人死不休;三是某些專家被利益集團利用,在某些時候充當了它們的代言人。

給投資者留一片乾淨的天空

學術講究『百家爭鳴』,因此出現各種言論很正常。但專家學者不比普通人,他們不僅在專業領域具有權威性,更由於其話語傳播影響力非同一般,因此有可能左右公眾的思想和行為。

如果言論准確還好,一旦言論不當則會誤導大眾,甚至擾亂市場秩序。專家學者們應該以公正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盡量符合事實的科研成果回報社會,否則,只會被公眾笑話,最後落得毫無權威可言。[點擊閱讀全文]

——網友『病毒離遠點』

手拉手思密達:
有時經濟確實跟民生不是一回事。
青生1979:
有些人不只是沒良心了,簡直是沒底線!
shifeitu:
這裡面有幾位算是『狂言派』了,比如董藩,不知道他的話都經過大腦了嗎?
怪馬2014:
有時覺得這種學者作為學術界的點綴,還挺有意思的...
2014bottom:
專家們可能也有腦袋一熱的時候吧,看他們說的這些話簡直不像正常人的想法。

曹鳳岐,北京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金融、證券和股份經濟。2008年1月,曹鳳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08年中國股市牛市格局不會改變』;2009年初,他表示『上半年不能指望股市會有好的表現』;2010年,曹鳳岐又預測『中國股市2010年走向或比2009年好』。事實上,以上預測均被證實有誤。歡迎針對曹鳳岐發表評論。 >>>點擊進入

北方網財經頻道出品

欄目聯系電話:022-23601782-8045


Copyright (C) 2000-201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