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適宜、結構優化、社會和諧;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

作為眼下被討論次數最多的經濟術語之一,新常態一詞首次出現在習近平總書記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11月9日在APEC演講中,習近平系統地闡述了『新常態』,習近平『新常態』之論進一步成形。他表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速度層面看,由於潛在增長率下降、資源環境壓力加大,中國經濟『做不到』『受不了』像過去那樣高速增長,必然會換擋回落。

從勞動投入看,專家預測從2010年至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2900多萬人,這意味著全社會勞動投入增長將逐步放緩。從資本投入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另一面,是被撫養人口增加,撫養支出上昇,過去我國人口負擔輕,可以維持高儲蓄率,從而帶來高投資,今後隨著儲蓄率的下降,可用於投資的資本增長也將放緩。而代表效率的全要素生產率也難以大幅提高。

從結構層面看,隨著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供給下降,資源環境約束強化,耗費資本、土地等要素較多、能耗較高、污染較大的一二產業比重將下降,較少依賴資本、土地等要素、消耗較低的服務業將駛入發展快車道,從而帶來產業結構的優化。

在這些結構變遷中,先進生產力不斷產生、擴張,落後生產力不斷萎縮、退出,既湧現一系列新的增長點,也使一些行業付出產能過剩等沈重代價。

從動力層面看,過去,低廉的生產要素價格成為驅動中國這一『世界工廠』快速運轉的重要動力,時至今日,這些要素價格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倒逼中國經濟轉向創新驅動。

1998年至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速高達35.6%,而到2013年降至12.2%,今年1至5月僅為5.8%。『制造業的持續艱難表明,隨著勞動力、資源、土地等價格上揚,過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科技創新上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說。

從風險層面看,風險顯性化並非經濟本身出了問題,而是因為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很多原來在高速增長期被掩蓋的風險開始暴露出來。比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會削弱人們的投資信心,過去積累的樓市泡沫和風險就凸顯了出來;在樓市下行預期下房地產企業會暫停購買新的土地,導致以土地財政為重要來源的地方財力緊張,地方債風險就會顯現;而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銀行的相關貸款就會埋下金融風險的隱患。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新機遇

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中國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中國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中國經濟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

經濟結構優化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前三季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第二產業等,中國經濟結構『質量更好,結構更優』。

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由於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3個季度新增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60%以上。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有哪些風險?

通縮。通縮對整個經濟的傷害是很大的,會抑制消費,抑制投資,對未來經濟運行持續產生較大壓力。

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的狀況。我們看到,剛剛結束的『十一』假期前,對於房貸政策,經過幾年的限購後,央行出現了松動,房產市場的改革也在進行。

市場上的違約風險慢慢開始顯性化。信托產品違約、聯保聯貸違約到目前不再是個案,債券市場上的違約風險也不斷出現。要防止個別、局部、暫時的風險,變為系統性、全局性、整體性的風險。

隨著中國經濟運行步入全方位多層次新常態,一些折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數據悄然發生了改變,加減之間,不乏新的亮點:

GDP增速下降 就業人數增加

7.4%,這是上半年中國經濟交出的答卷,讓很多人擔懮就業人數會不會隨之下降。

具有說服力的就業和收入數據一亮相,便消解了人們的擔懮。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同比增長12萬人;GDP增長、就業增長和就業率三個變量並非簡單的線性關系。相同的資金,投在工業、建築業所產生的GDP所能創造的就業,遠遠小於用來支持中小企業和服務業所能創造的就業。

工業制造業滑坡 生活環境趨好

截至今年7月,PPI連續29個月負增長,工業企業利潤出現大幅回落,我們卻換來了更多的碧水藍天。今年上半年,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2%,能耗下降幅度為6年來之最。

能耗的降低一方面源於國家淘汰落後產能的力度和決心。另一方面,第三產業成為驅動經濟的『新引擎』,經濟增長正在逐漸擺脫環境污染的烙印。

市場准入門檻降低 企業活力增加

一年多來,國務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等事項已達463項,其中多數關系投資創業。在簡政放權尤其是工商登記改革的刺激下,新登記企業出現井噴式增長。

財稅方面,『營改增』試點以來至今年6月底,超過96%的試點納稅人稅負不同程度下降,全國已累計減稅2679億元;經國務院批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免稅額提高至3萬元。

樓市進寒冬 股市初現暖陽

『房冷股熱』,是今年以來很多投資者最直觀的感受。不論是房價穩中有降、樓盤打折促銷,還是市場交易低迷持續、房企資金吃緊,無不意味著以往依靠行政乾預的樓市調控思路正在逐步退出。

與樓市陷入深度調整不同的是,A股市場一反此前低迷走勢,回暖之聲不絕於耳。在滬港通開閘、國企改革、互聯網金融、新能源等熱點的刺激下,投資者的交易熱情重被點燃。

中國經濟增速雖然下調,中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不減反昇。據IMF測算,2014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8%,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一組數據表明了中國與世界共創價值、分享利益的成果:到2014年底,中國海外投資預計將達到1200億美元,首次超過吸引外資的數量。預測顯示,今後5年,中國進口商品累計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累計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游累計將超過5億人次。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帶給亞太乃至全世界更多更好發展機遇。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分析說:進入新常態後,由於總量規模大,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會降低,對世界市場的需求不會減弱。同時,中國經濟走向新常態,意味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這對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和健康發展都有重大的正面效應。

 

著名經濟學家 厲以寧

厲以寧談經濟新常態:三大改革最重要

『新常態』是轉入常態的經濟,是相對於我國2003年後不正常的經濟增長而言,他建議企業尤其要保持平常心。收入分配制度、國企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城鎮化建設改革是最重要的三個方面,而社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重中之重。


企業家俱樂部執行理事長 馬蔚華

馬蔚華:經濟新常態下的七個新機會

經濟放緩、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切換、經濟成長環境改變的背景下,企業家可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跨越性發展、新型城鎮化、中西部開發、企業走出去、技術變革和新興業態等七個方面找到發展的新機會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林毅夫

林毅夫:經濟增速下滑非結構性原因

從2010年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長率連續18個季度下滑。這主要是國際大環境造成的,而不是因為中國內部的結構性問題導致的。理由是,中國經濟增長率下滑的同時,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出現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更大。


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 姚景源

姚景源:經濟中高速增長 房價難反彈

中國逐漸告別這種粗放的經濟模式,經濟增速也會由高速轉到中高速,過渡到高質量的經濟『新常態』。『中國經濟無論從潛在的增長力,還是諸多的基礎性的條件,它還會支橕中國經濟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姚景源預測房價將不再反彈,房地產行業將進入理性的『新常態』。

中國將不再以過去的高速的經濟增長作為發展目標和政策取向,經濟改革與轉型將是中國接下來為之努力的方向,我們正處於這樣的一個時期,無需因為相對的降低而焦慮,保持『平常心』。新常態,新心態,摒棄以往的浮躁心態,增強信心,保持高質量、平衡、可持續發展。


Copyright (C) 2000-201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