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時代財經 > 天津經濟 > 經濟發展 正文
關鍵詞:
· 滬指漲0.62%終結三連陰 發觸底回昇信號  · 單日逆轉暗藏三重博弈 反彈需資金"橕腰"  · 中證早評:"黃金坑"成形 三招覓"黃金股"  · 降存款准備金不漲反跌 見頂還是空頭陷阱  · 央行降准後再放水A股不領情繼續高開低走  · 天津科技城落戶項目70個 吸引總投資達730億元 

2005年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3-17 09:38
 

  天津市統計局

  2006年3月3日

  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全市各地區、各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堅決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積極推進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和對外開放,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面加快“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的實施。全市經濟保持平穩快速運行,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圓滿完成“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任務。

  一、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全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GDP)3663.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5%。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5457元,約合4328美元,增長12.8%。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爲1.28噸標準煤,比2000年下降了0.36噸。

  三次產業全面增長。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09.42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050.34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504.1億元,增長11.4%。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爲1.0%、66.5%和32.5%。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4.3:50.8:44.9變化爲2005年的3:56:41。

  “十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9%,超出“十五”計劃目標3.9個百分點,高於“九五”時期平均增速2.6個百分點。其中三次產業年均分別增長5.7%、16.5%和11.6%。

  財政收入再上新臺階。全年全市財政收入突破700億元,達到725.52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6.8%。全年實現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331.74億元,增長28.2%。主要稅種均保持了快速增長,其中增值稅增長21.8%,企業所得稅增長27.8%,營業稅增長23.0%,個人所得稅增長17.8%。全年財政支出520.28億元,比上年增長20.6%。其中,基本建設支出73.23億元,增長5.5%;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支出29.12億元,增長7.1%;支援農業支出12.85億元,增長17.6%。

  “十五”期間,全市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4.3%,增幅比“九五”時期提高了8.4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財政收入2360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5倍。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爲19.8%,比2000年上升5.4個百分點。

  勞動與就業

  全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安置就業26.21萬人次,比上年增加4.76萬人次,增長22.2%。實施積極的再就業政策,開發了公共衛生保潔、勞動保障協管、交通協管、舊樓區準物業管理等多渠道社會公益性崗位,全年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4.22萬人。2005年末,全市社會從業人員總量達到538萬人,比2000年末增加51.11萬人。其中,從事第二產業的226萬人,比“九五”期末增加了3.8萬人,從事第三產業的229.2萬人,比“九五”期末增加了45.7萬人,成爲吸收勞動力的重要渠道。全年人才和勞務市場共接待331.83萬人次進場擇業洽談,90.19萬人次達成初步意向。

  “十五”期間,我市實現新增就業崗位數量多於新增下崗失業人員數量,累計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7.2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由2002年的3.91%下降到2005年的3.7%。

  價 格

  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爲101.5,漲幅比上年回落0.8個點。從八大類構成看,食品類價格上漲3.4%,漲幅比上年回落6.5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上漲6.7%,比上年上升3.1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價格與上年持平;其他五類消費價格水平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爲99.9,由上年的上漲轉爲下降。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爲100.1,漲幅比上年回落4個點。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上漲1%,生活資料出廠價格下降2.7%。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爲104.9,漲幅比上年回落10.5個點。房屋銷售價格上漲6.0%,漲幅比上年回落7.5個百分點;其中商品房價格上漲6.3%,漲幅比上年回落5.4個百分點。

  “十五”期間,我市價格總水平運行平穩。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5.7%,年均上漲1.1%,比“九五”時期的年均上漲率低0.9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年平均下降1.2%,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年平均下降0.4%。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16.84億元,增長20.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85.56億元,增長22.4%。第二產業投資快速增長,完成543.16億元,增長25.2%,佔全市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爲39.2%。其中製造業完成投資350.30億元,增長39.3%。第三產業投資完成837.35億元,增長20.4%,佔全市的比重達到60.4%。其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完成投資167.84億元,增長87.8%;房地產業完成投資339.47億元,增長23.2%。製造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房地產業成爲拉動全市投資增長的主要行業,這三個行業共完成投資857.61億元。合計增長39.1%,佔全市的比重達到61.9%,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5.1%。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情況較好。全市58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87.02億元,其中,能源及交通項目完成投資128.37億元,高科技項目完成投資20.12億元。民間資本增速快、比重升,全年完成511.42億元,增長32.4%,佔全市的比重爲33.7%,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資本150.02億元,下降19.0%,所佔比重爲9.9%。

  “十五”期間,我市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38.9億元,年均完成投資在千億元以上,比“九五”時期年均完成水平高出近1倍。投資年均遞增速度19.4%,比“九五”期間提高8.8個百分點。

  農 業

  全年農業總產值完成238.34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種植業產值97.49億元,增長0.2%;畜牧業產值102.71億元,增長7.5%;漁業產值36.25億元,增長10.6%;林業產值1.89億元,增長13.6%。養殖業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8.3%,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增加。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31.49萬畝,糧食總產量137.5萬噸,比上年增產12.23萬噸。棉花產量8.35萬噸,比上年減少3.68萬噸。肉類總產量57.78萬噸,增長7.5%。牛奶產量63.41萬噸,增長16.9%。水產品產量33.81萬噸,增長9.1%。蔬菜產量542.74萬噸,下降7.3%。禽蛋產量23.47萬噸,下降3.7%。

  農業園區化、設施化水平顯著提高。建成了以津南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和寧河國家級原種豬場爲龍頭的一批高水平種養業園區,重點畜禽和水產品生產基本實現了園區化。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達到130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達到10家。進入產業化體系的農戶佔總農戶比重達到70%,比“九五”末提高37個百分點。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95萬畝,比“九五”末增長46.8%。百畝耕地擁有機械動力達到98.4千瓦,比“九五”末提高20.7%。

  農業科研取得新進展。“十五”期間,全市取得農業科技成果466項,其中137項成果獲得國家級、市級科技獎勵,在黃瓜育種、雜交粳稻育種、農產品保鮮、葡萄酒加工和動物胚胎克隆技術等方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工 業

  全年全市工業完成增加值1884.8億元,增長17.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783.02億元,增長20.4%,完成工業總產值6774.10億元,增長20.8%。

  優勢產業拉動作用明顯。電子信息、汽車、石化、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新能源及環保等六大優勢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51.35億元,佔全市的比重達到71.6%,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6%。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產值2141.37億元,增長16.4%,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爲31.6%,其中電子信息業產值1682.37億元,增長17.3%,佔全市工業的24.8%。

  產銷銜接良好,出口增長較快。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6816.56億元,比上年增長21.4%,產銷率達到100.6%。其中出口交貨值實現1759.22億元,增長24.3%,佔銷售產值的25.8%。

  適應市場需求的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全年天然原油產量1782.88萬噸,比上年增長23.6%;天然氣8.79億立方米,增長5.8%;發電量365.69億千瓦時,增長8.7%;生鐵660.24萬噸,增長33.8%;鋼材1664.04萬噸,增長22.2%;無縫鋼管174.59萬噸,增長10.6%;水泥519.15萬噸,增長4.2%;移動電話機6319.82萬部,增長28.4%;轎車32.56萬輛,增長48.1%;布2.58億米,增長7.0%;服裝17815.94萬件,增長13.0%;精製食用植物油51.57萬噸,增長22.3%;微波爐1431.15萬臺,增長5.1%;中成藥6150.64噸,增長24.2%;大規模半導體集成電路51841萬塊,增長10.8%;乾電池(折1號電池)37034萬隻,增長26.8%。

  工業經濟效益在上年大幅度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較高增幅。全市規模以上獨立覈算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865.24億元,比上年增長22.9%。實現利稅總額760.75億元,增長27.2%。利潤和稅金保持同步增長,實現利潤520.18億元,增長27.2%,實現稅金總額240.57億元,增長27.1%。全市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爲214.85,比上年提高20.5個點。其中,總資產貢獻率爲14.34%,提高1.0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爲8.26%,提高0.3個百分點。

  “十五”時期,全部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1.5%,比“九五”時期提高6.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連續突破4個千億元,年均增長23.7%;工業增加值比2000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19.6%。

  建築業

  全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65.54億元,增長13.5%;完成總產值725.26億元,增長14.9%。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770.28萬平方米,增長9.7%;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317.95萬平方米。全市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格的建築企業1180家,實現利潤14.63億元,增長27.7%,實現稅金21.58億元,增長17.3%。

  “十五”期間,全市建築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7%,比“九五”時期提高4.2個百分點。建設工程質量穩步提高。有28項工程獲國家級獎項,280項工程獲市優工程獎。

  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

  全年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完成增加值308.38億元,比上年增長7.8%。貨運量繼續增加。全年貨運總量39748.7萬噸,比上年增長4.8%。其中,公路運輸19850萬噸,增長1.0%;鐵路運輸6793.95萬噸,增長11.2%;水路運輸12367.77萬噸,增長7.7%。公路、水路、鐵路三種主要運輸方式貨運量比重分別爲49.9%、31.1%和17.1%。港口貨物吞吐量24068.8萬噸,比上年增長16.7%,其中進港9369.3萬噸,增長26.6%,出港14699.5萬噸,增長11.2%。集裝箱吞吐量480.1萬國際標準箱,增長25.8%。機場貨郵吞吐量8.02萬噸,增長13.0%。

  旅客運輸增長迅速。全年旅客運輸量4687.29萬人,比上年增長14.2%。其中,鐵路1558.43萬人,增長4.6%;公路2961萬人,增長20.5%。機場旅客吞吐量213.65萬人,增長25.3%。

  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112.6萬輛,其中轎車50.3萬輛。私人機動車達到81.5萬輛,其中轎車37.4萬輛。

  運能運力繼續提高。“十五”期間,新建和改造港口泊位21個,五萬噸級以上泊位由“九五”末期的3個增至15個,累計新增能力9362萬噸,開闢內外貿集裝箱航線44條,新建3個內陸“無水港”,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天津機場航線達到65條,通航城市54個。

  電信和郵政業務加快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完成178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66億元,增長20.3%,郵政業務總量12億元,增長33.3%。年末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3376公里,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33萬門,公網固定電話用戶達到439萬戶。全年公網電話本地通話量103億次,長途電話通話量9.5億次,其中國際及港澳臺長途電話0.22億次,增長37.5%。年末移動電話用戶503萬戶,當年新增用戶200萬戶,短信業務總量達到45億條,增長55.2%。全年發送函件8754萬件,其中特快專遞332萬件,增長13.3%。當年新增郵電局所54處,總數達到454處。

  國內商業

  全年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完成增加值488.63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全市規模以上商貿企業商品購進總額3620.5億元,全部商貿企業及個體經營戶商品銷售總額達到4820.22億元。

  零售市場購銷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90.06億元,增長13.9%。消費熱點趨多,汽車類零售額增長1.2倍,石油及製品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傢俱類零售額增幅均超過40%。餐飲業零售額完成159.49億元,增長20.9%。“十五”期間,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4931.17億元,年均增長13.5%。

  批發交易市場建設快速發展。2005年末,全市成交金額超億元的大型批發市場達57個。會展經濟蓬勃興旺,津洽會、啤酒節、PECC博覽會、手機配套會等成爲天津的品牌展會。

  商業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友誼新天地等一批大型商業設施建成開業。“十五”期間,全市累計竣工商業設施面積431萬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業設施增加123個。菜市場改造建設、社區商業等商業設施建設成效明顯。

  金融保險業

  全市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160.64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引進了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渤海財產保險公司開業,天津農村合作銀行正式成立,總部設在天津的渤海銀行目前已正式開業,成爲1996年以來獲准成立的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年末全市各類金融機構達2926家,從業人員4.62萬人。

  存貸款規模繼續擴大。截止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6090.50億元,比年初增加907.35億元,比上年多增128.03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存款餘額2448.99億元,增長19.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584.40億元,增長14.3%。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722.38億元,比年初增加648.94億元,比上年多增154.4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077.95億元,增長11.1%;中長期貸款餘額2255.23億元,增長21.9%。住房按揭貸款餘額375.2億元,增長22.6%,汽車消費貸款餘額14.56億元,下降33.8%。年末全市銀行類機構1548家。

  金融要素市場平穩。2005年末全市共有境內上市股票24只。全年各類證券成交額1097.5億元,其中股票成交額1018.53億元,債券成交額44.67億元,基金成交額34.3億元。期貨市場全年成交量258.86萬手,成交金額1201.47億元。年末共有證券營業部75家,期貨經紀公司營業部12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2家。證券帳戶開戶數101.3萬戶。全年調劑外匯總額2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1%,其中調入外匯12.46億美元,增長60.2%,調出外匯8.83億美元,增長9.0%。

  保險業務快速發展。全年保費收入90.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1.78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68.86億元。各項賠款和給付17.46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款10.74億元,人身險賠付6.72億元。至年末,全市共有保險類機構427家。

  房地產業

  全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116.04億元,增長6.7%。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27.54億元,增長24.1%。其中住宅投資完成234.93億元,增長34.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完成41.75億元,增長47.8%。我市房地產市場在國家重點宏觀調控下,保持了平穩有序的發展態勢。全年商品房開發施工面積3470.57萬平方米,增長21.1%,其中住宅2827.87萬平方米,增長20.2%;商品房竣工面積1479.22萬平方米,增長33.5%,其中住宅1270.96萬平方米,增長25.3%。商品房現房銷售面積938.02萬平方米,增長10.7%;實現商品房現房銷售收入367.56億元,增長39.3%。全年存量房交易面積854.9萬平方米,其中,私房799.1萬平方米,公房置換55.8萬平方米。存量房交易金額212.3億元,其中,私房195.3億元,公房置換17億元。

  二、改革開放

  所有制結構

  全市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1758.65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48%,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1905.21億元,佔全市的比重爲52%。非公有制經濟比重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工業所有制結構繼續呈現多元化。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總產值3298.04億元,增長19.0%,佔48.7%;股份制企業完成總產值2525.72億元,增長26.8%,佔37.3%;私營企業完成總產值653.67億元,增長22.7%,佔9.6%。全市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共完成總產值2567.26億元,比上年增長27.0%。

  私營個體經濟不斷壯大。全市私營個體經濟增加值達到886.65億元,增長18.8%,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爲24.2%。年末私營個體經濟註冊資金1620.33億元,比年初增加349.05億元。私營和個體經營戶達到25.43萬戶,其中私營企業7.73萬戶。從業人員114.16萬人,比年初增加12.29萬人,其中私營88.7萬人。全年實現銷售及營業收入1306.17億元,增長36.2%,其中私營企業完成747.87億元,增長38.2%,個體經濟完成558.30億元,增長33.5%。全年實現稅收61.07億元,增長21.4%,其中私營48.86億元,增長27.9%。

  國有資產管理與國有企業改革

  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總額5701億元,所有者權益1915億元,國有資本分佈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比重達到70%,17戶國有企業入選中國企業500強。國有資本合理流動的力度加大,全年872宗國有產權進入產權交易市場公開掛牌交易,實現交易額218.68億元。其中跨區域交易額30.31億元,市內交易額188.37億元。

  國有企業改革和調整取得新進展。截止2005年末,全市有2637戶市屬國有企業實現多元化改制,改制面由上年的61.7%上升到76.6%。全市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80%以上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工業戰略東移加快推進,累計有210戶企業遷入濱海新區。

  社會保障

  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體系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市養老保險參保職工200.62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員299.3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197.5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職工162.91萬人,生育保險覆蓋157.42萬人。進一步完善了對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羣衆實現應保盡保。連續5年調整全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由2000年的350元增加到2005年的590元。

  地區合作

  全年吸引外地資金實際到位額339.93億元,比上年增長42.4%。從資金來源看,來自京冀地區的投資到位額138億元,“長三角”地區72億元,“珠三角”地區5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2.9%、60.3%和69.7%。房地產業吸引內資實際到位額達到149億元,佔全市的43.8%。

  天津對甘肅省、西藏昌都地區、重慶萬州區和新疆喀什地區的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進一步加強,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對外貿易

  全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533.87億美元,增長27.1%。其中出口274.15億美元,增長31.4%,進口259.72億美元,增長22.8%,實現貿易順差14.43億美元。對美國、歐盟、東盟、日本和韓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佔全市的比重達到79%。機電產品出口18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佔全市的67.5%,比重比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24.7億美元,增長24.5%;佔全市出口總額的45.5%。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20.23億美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80.3%,增長29.1%,國有企業出口33.79億美元,增長23.8%。

  “十五”時期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658億美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8倍,其中,出口838億美元,進口820億美元,均比“九五”時期增長1.8倍。

  利用外資

  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309家,增長18.8%;全市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金額73.23億美元,增長31.0%;實際到位33.29億美元,增長34.6%。外商獨資企業成爲直接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全年實際到位22.72億美元,佔全市的比重達到68.3%。服務業直接利用外資增長較快,全年到位7.9億美元,佔全市的比重爲23.7%,增長19.7%。來自法國、德國、香港、新加坡和韓國的合同外資額分別增長3.2倍、1.7倍、1.1倍、95.2%和86.0%。

  “十五”時期,全市實際直接利用外資累計達到103.35億美元,年均遞增32%。截止2005年末,在津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110個,世界500強企業已有114家在津落戶。“十五”時期,製造業實際到位外資比“九五”時期增長1.3倍。

  對外經濟合作

  2005年我市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設計諮詢新籤合同907個,合同額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4%,實現營業額3.2億美元,增長18.7%,在外投資涉及化工、製藥、建材、食品、服裝等多領域。當年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800多人次,期末在境外1.31萬人。全年新批境外機構75個,新批境外投資生產企業17個,總投資1543.11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1283.89萬美元。截止年末,全市共有對外經濟合作經營企業54家,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涉及81個國家和地區。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力度加大,全年簽定技術引進合同580項,合同金額6.57億美元。國際交流活動頻繁,成功舉辦了亞歐財長會議、意大利天津周、新加坡天津周等活動,擴大了天津的影響。

  旅 遊

  全年接待國際旅遊者74.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2%;旅遊創匯5.09億美元,增長23.4%。接待外省市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均比上年增長12.8%。全市共有14.6萬人次出國出境旅遊,增長47.3%,旅遊支出19.21億元,增長47.4%。年末全市擁有星級賓館、飯店111家;國際、國內旅行社達263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8家,國內旅行社235家。

  濱海新區

  全年濱海新區實現生產總值1608.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8%;完成工業總產值3996.73億元,增長30.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93.31億元,增長22.6%;外貿出口184.69億美元,佔全市的比重爲67.4%,增長34.8%;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金額51億美元,佔全市的比重爲69.6%,增長37.6%;直接利用外資到位額26.46億美元,佔全市的比重爲79.5%,增長52.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6.52億元,增長14.7%。

  新一輪開發建設力度加大。對外現代交通體系的建設步伐加快,京津城際軌道客運專線、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線、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改造擴建、天津港擴建等重點工程項目的相繼開工建設。天津鹼廠搬遷改造項目啓動,天津新港船廠搬遷項目簽約,中國石化天津100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獲得國務院批准,中國唯一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簽約落戶濱海新區,臨港工業區完成圍海造陸12.1平方公里。

  對腹地的輻射和服務作用進一步增強。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和電子口岸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進出口通關時間平均縮短了三分之一。全年天津口岸進出口總值達到819.29億美元,增長20.9%。在天津口岸進出口額中,北京、河北、內蒙古、山西、河南、遼寧、山東等地區進出口額比重達到53.9%。天津保稅區空港物流園區正式運行,全年保稅區實現進出區貨物總值18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9%。

  三、城市建設和管理

  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快速進展。年末實有城市鋪裝道路長度5460公里,鋪裝道路面積6669萬平方米,建成區人均道路面積10.41平方米。中心城區快速路實現通車120公里,地鐵一號線建成試通車,京津城際快速鐵路工程開工建設,薊港鐵路,黃萬鐵路正在建設中。“十五”期間,津濱輕軌投入運行,新增高速公路299公里,建成了津薊、津晉、唐津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603公里。五年來,新建和改造京津、楊北、津港等55條幹線公路,改造農村公路2804公里,新建和改造了紫金山路、咸陽路、水上北路等385條城市主次幹道,新建大中型橋樑94座。

  公用事業

  2005年,全市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爲358.95萬立方米/日,全年自來水售水量67501萬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6114萬立方米。城市居民家庭燃氣用戶227.64萬戶,氣化率爲98.45%。地下管網服務能力增強。“十五”期間,全市新增供水管道1951公里,新增供氣管道2609公里,新增排水管道3857公里。繼續發展集中供熱,當年新增供熱面積800萬平方米,五年全市新增住宅集中供熱面積4894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3.2%,比“九五”末提高29.7個百分點。新建、擴建了紀莊子、咸陽路、北倉等9座污水處理廠,建成了雙口、大韓莊、雙港、薊縣4座垃圾處理場。全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分別達到75%和81%,比“九五”末分別提高16和18個百分點。新建、改建了一批公交場所,公交運營車輛6794輛,年內更新691輛;完善了公交線網,年內新闢公交線路30條,市內公交線路達到428條。全年公共交通客運量89000萬人次。運營出租車31939輛。

  海河綜合開發與市容整治

  海河綜合開發取得快速進展。經過三年建設,清淤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堤岸改造17公里,大沽橋通車,奉化橋、保定橋主體完工。新建和拓寬海河西路等28條臨河道路,建成音樂公園等6處大型綠地,整修風貌建築42棟,鳳凰廣場商貿區、運河商貿區、水上運動世界等商貿區相繼開工建設,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發展。

  市容市貌變化顯著。“十五”期間,新建綠地面積8576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九五”末的25.1%提高到36.4%,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3.1平方米。“十五”期間,全面完成海河干流綜合治理,基本完成引灤水源保護工程;建成了翔宇公園、北辰公園、紅橋公園等一批公園和大型綠地;完成了津河、衛津河、長泰河等10條、總長104公里市區二級河道改造,改善了河道兩岸環境。

  資源與環境保護

  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取得成效。在全市範圍內推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經營性用地實現了“招、拍、掛”,建立了新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全年徵地4212.7公頃,“十五”期間,連續五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對各類開發區清理整頓取得明顯成效。

  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取得成功,順利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的檢查評估。藍天、碧水、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創模細胞和安靜六大環保工程的實施成效顯著。全市二級以上良好天數佔全年天數由2001年的47%上升到2005的81.6%。飲用水水質達標率和城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保障了廣大市民飲水安全;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5%以上。加強噪聲污染控制,共建成安靜居住小區97個,環境噪聲達標區面積569.9平方公里,城市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達到80%。建成煙塵控制區48個,煙塵控制面積574.6平方公里。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99%。5年來,全市共創建生態村113個,創建國家級優美鄉鎮4個。年末全市有環境監測站21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試點5個,自然保護區8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6.3萬公頃。

  信息化建設

  “十五”以來,我市建設提升了電子政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南開之星”超級計算中心、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國家防病毒中心、今晚呼叫中心等一批信息化功能設施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2005年末,全市鋪設光纖達70萬芯公里,通信能力城鄉覆蓋率達到100%。寬帶城域網核心交換能力達到2000G,城市出口帶寬121G,互聯網撥號上網用戶266萬戶,寬帶用戶65萬戶。啓動數字電視試點工作,具備150套數字電視播出能力,試點用戶1萬戶。

  城市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市電子政務專網覆蓋了全市副局級以上單位近200個,區縣電子政務網絡已延伸至區屬委辦局和鄉鎮街,市區兩級政府全部建立了門戶網站,初步實現了政務公開、網上辦公、招商引資、便民服務等功能。經過連續四年政府網上辦公“百項工程”的實施,市級政府機關累計實現網上辦公項目1200餘項,涉及79個委辦局。開通8890爲民服務呼叫中心成爲羣衆與服務部門和服務企業聯繫的橋樑。金稅、金盾、金審等一批重點信息系統工程相繼啓動。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效果明顯。全市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以上的大型商場都實現了商業信息化,90%的大型企業、50%中小企業開展了電子商務。全市1800所大中小學實現了“校校通”,其中800所實現了光纖接入。

  質量監督

  2005年,全市共有依法設置的質檢機構19個,計量檢定機構22個。通過國家審定的免檢企業有11家,累計44家,通過國家審定的免檢產品有11種,累計達到47種。2005年新創中國名牌產品6個,累計達到15個。新創天津名牌產品19個,累計達到209個。全年制定和修訂企業產品標準3636種,企業標準總量達3.3萬種。定期監督檢驗3636家企業的4493批次產品,批次合格率爲88.5%。專項監督檢驗商業企業207家,檢查商品352批次,批次合格率72%,完成計量儀器檢定10.28萬臺(件),其中強檢計量器具佔88.5%。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QS產品)食品企業有243家。累計發放體系認證證書3033個。取得“3C”產品認證企業有609家,發證3244張。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力度加大,全年共受理出入境報檢15萬多批,貨值1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8%。

  四、社會事業

  科 技

  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1657件,專利授權3045項。我市科研成果獲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14項。市級科技成果登記1508項,其中屬於國際領先水平75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21項。應用技術成果1232項,軟科學成果86項,基礎理論成果190項。全年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50.71億元。當年執行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09項,其中科技攻關計劃468項,成果推廣及產業化計劃404項,中小企業創新基金122項,火炬計劃103項,星火計劃105項。當年新增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0項,新增國家星火計劃項目35項,新增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38項。全年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我市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居全國第三位。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取得了一批標誌性的成果。抗艾滋病病毒藥物“西夫韋肽”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和美國專利授權,已完成一期臨牀試驗。基因芯片研究已申請專利94項,體液重要致病菌檢測基因芯片進入臨牀試驗。藥物研發取得進展,全年獲新藥證書51個,新藥臨牀批文92個。利用胚胎克隆技術在國內首次克隆出波爾山羊。集成電路SOC芯片設計達到90納米的國際先進水平。銅銦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純電動汽車等研發居於國內領先水平。無縫鋼管、皮質激素、複方丹蔘滴丸、力神鋰離子電池、中空纖維膜材料和組件等一批自主創新新一代標誌性產品已形成產業規模。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50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3家。

  積極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全年引進各類人才7900多人,新建博士後工作站10家,全市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站達到126個,在站博士後500餘人。全市高級以上技術工人達到15.7萬人,佔技術工人隊伍的22.4%,比“九五”末提高11.7個百分點。

  新技術產業園區保持快速發展。全年園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85.04億元,比上年增長45.3%;技工貿總產值258.14億元,增長45.1%;實現利潤總額11.89億元,增長46.1%;實現稅金總額12.59億元,增長45.4%;出口銷售收入7.36億美元,增長46.6%。華苑產業區顯示了核心區的帶動作用,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8億元,比上年增長45.1%;外貿出口值7.36億元,增長46.6%;財政收入14.3億元,增長20%以上。

  教 育

  全年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共招生10.36萬人,比上年增長7.7%,當年畢業6.92萬人,年末共有在校學生33.16萬人。全年招收研究生1.02萬人,比上年增長9.7%,當年畢業0.6萬人,年末在學研究生2.85萬人。年內全市共有12576名貧困學生得到國家助學貸款,發放金額7946萬元。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1.4%。成人高等教育初步形成高標準職教體系,當年招生3.52萬人,畢業2.88萬人,年末在校學生8.44萬人。

  全市當年招收初中生9.98萬人,當年畢業13.91萬人,年末在校學生34.02萬人。招收普通高中生7.44萬人,當年畢業5.73萬人,年末在校學生21.7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當年招生4.42萬人,在校學生13.54萬人。小學當年招生7.84萬人,畢業11.48萬人,在校學生55.19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0.47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97%,小學生升學率96.22%。已累計建成48所示範性高中,接受優質高中階段教育的學生超過75%。

  文 化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6個,文化館、科技館19個,博物館17個,公共圖書館32個。全市現有廣播節目9套,綜合人口覆蓋率爲100%;市級電視節目13套,綜合人口覆蓋率爲99.83%,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94萬戶。我市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書市取得巨大成功,包括港澳臺在內的35個外地展團、500餘家出版社,近10萬書商來津參與訂貨,參加書市選購圖書的總人數達到50萬人次。成功舉辦了“2005相約環渤海中外交響樂經典作品演出季”、“華夏神韻——第二屆中國民族戲曲優秀劇目大匯演”和天津市精品劇目國內巡迴演出活動。精心組織了意大利天津周各項文化活動。舉辦了首屆社區文化藝術節、第二屆老年文化藝術節、第三屆家庭文化藝術節和第五屆濱海藝術節,羣衆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衛 生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489個,其中醫院272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41個,婦幼保健機構23個。衛生機構牀位數4.3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4.2萬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6.1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51萬人,註冊護士1.96萬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0急救中心擴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逐步完善,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啓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擴展到8個區縣,免費爲320萬農民進行健康體檢。全年無償獻血9.1萬人次。

  體 育

  在全國十運會上,參賽的天津體育健兒不畏強手,頑強拼搏,奪得了15.5枚金牌、13.5枚銀牌和11枚銅牌,獎牌榜位次由上一屆的第17位提高到第10位,創造了天津體育史上的最好成績。“十五”期間,競技體育有了長足進步,五年間,我市運動員在全國重大賽事中共奪得65枚金牌、56.5枚銀牌、52枚銅牌,在國際重大賽事中奪得17枚金牌、9枚銀牌、5枚銅牌。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奪得3枚金牌和1枚銀牌。天津女排奪得國內賽事大滿貫。羣衆體育工作始終保持全國領先,建成了一批規模大、檔次高、功能全的健身公園和健身廣場,羣衆體育活動場地和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全市已建立3000餘個晨晚練輔導站,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13000餘名,全市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已達總人口的35%。

  社會福利與救助

  政府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5萬人,城鄉低保對象18.27萬人。各種福利院牀位19748張,收養13471人。全市城鄉老年福利機構258個。全市有救助站9個,全年救助13684人次。全市社區服務設施2139處,社區服務中心111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4.02億元,籌集福利資金1.5億元。全年接受社會捐贈1760.5萬元。

  殘疾人事業

  當年全市特殊教育招收新生200餘人,在校生達到2600餘人,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保留率達到95%以上。年內新辦福利企業5家。 “十五”期間累計安排8.03萬殘疾人就業,其中城鎮3.23萬人,農村4.8萬人。2005年,我市殘疾人運動員在全國比賽中獲得34枚金牌,28枚銀牌和42枚銅牌;在世界大賽中獲得8枚金牌,7枚銀牌和5枚銅牌。在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中,我市殘疾人演員獲得2金1銀3銅。舉辦了第二屆殘疾兒童藝術節和天津市殘疾青年書畫展。新建城市道路和建築物普遍建設無障礙設施,並對原有道路和建築物進行了大規模無障礙改造。

  五、人口與人民生活

  人 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爲1043萬人,戶籍人口939.3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6.91萬人,非農業人口562.40萬人。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爲7.44‰,人口死亡率爲6.01‰,人口自然增長率爲1.43‰,我市人口進入低速增長期。

  居民收入與消費

  全年城鎮單位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23929元,增長13.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9元,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202元,增長10.4%。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升。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653元,增長9.7%。其中衣着、醫療保健和交通通訊支出分別增長了11.9%、20.9%和26.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590元,增長8.9%,其中衣着、交通通訊支出分別增長23.1%和12.0%。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繼續提高,年末城市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移動電話122.1部、家用電腦51.1臺、微波爐74.3臺、熱水器86.5臺、轎車3輛。農村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洗衣機95臺、電冰箱84臺、抽油煙機18臺、熱水器32臺、微波爐16臺、移動電話89部、電腦10臺。

  “十五”時期,我市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五年平均遞增10.7%和10.5%,城市居民恩格爾係數達到36.7%,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達到38.3%,分別比“九五”末期降低3.4和4.3個百分點。

  居 住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和環境不斷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5.8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8.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6.1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2.5平方米。全年拆遷房屋面積346.3萬平方米,動遷居民6.2萬戶。累計有9400戶中低收入羣衆住上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實施了舊樓區綜合整治,累計完成了640片、1813萬平方米舊樓區整修。據抽樣調查顯示,截至2005年末,居民家庭擁有自有產權住房的比率已達53.1%,比上年上升4.6個百分點,居住環境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使得居民家庭用於居住方面的支出穩步增長,城市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分別比上年增長5.0%和11.5%。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任務還很重,經濟總量還不夠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個體私營經濟比重偏低,就業壓力比較大,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注:

  1.2005年各項統計數據爲快報數。

  2.按國家統計局要求,本公報中全市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歷史數據根據經濟普查結果作了相應調整。

  3.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包括全部國有和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

  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指在校大學生人數(不包括外地在津學生)與學齡組人口的比例,表明一個地區提供高等教育機會的綜合水平。

  6.恩格爾係數是指食品支出佔居民消費性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的降低標誌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稿源 中國統計信息網 編輯 張晉
文章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新聞頻道 ·體育頻道
天津手機報晚報(2010年7月7日)
甘肅日報載文:西安已被確定爲國家第五個直轄市
唐津高速堵車成停車場 2個半小時走27公里(圖)
港媒:解放軍不再沉默 高調曝光東海演習照(圖)
杭州蕭山機場上空發現不明飛行物 大批航班備降
章魚哥讓貝利情何以堪 “重複帝”劉建宏威武
泰達主帥歡慶荷蘭進世界盃決賽 阿里漢仍恨德國
FIFA亞洲代表炮轟韋迪 稱不懂就別自以爲啥都懂
前江蘇烏茲國腳或加盟泰達 阿里漢:他已經簽約
聚焦賽後衆德國戰士 小豬頹然倒地拉姆流淚(圖)
李書福:收購沃爾沃,吉利得到了什麼?
巴菲特:9歲開始擺攤賣飲料 11歲開始投資股票
“魔獸佳人”前九城總裁陳曉薇轉投橙天娛樂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全球最斜塔竣工阿布扎比:斜度爲比薩塔5倍(圖)
科學家發現土星飛碟形狀衛星來自土星光環(圖)
攝影師捕捉天鵝馱寶寶瞬間彰顯偉大母愛(圖)
歐洲動物園滿月河馬幼仔與母親一起游泳(圖)
天津首屆熱帶魚科普展 300種觀賞魚“鬥秀”
趙薇新加坡豪門生活被拍 欲復出吸金急速瘦身
犀利哥獻聲《犀利哥傳奇》躲廁所兩小時不見人
袁莉抽菸照曝光忙道歉 王菲趙薇你們慚愧嗎(圖)
張一山楊紫以優異成績雙雙考進北電當同學
《紅樓夢》應改《青樓夢》黛玉裸死謬之千里?
關閉窗口
| 北方網最新新聞排行 | 財經熱點新聞排行 |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2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